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一统天下全靠朕自己!系统:笑了 > 第121章 孔令深:夫人,你多虑了!

第121章 孔令深:夫人,你多虑了!(1/2)

    “你听听这都什么事,还要考农学,墨学,让那些工匠、农夫也来参加科举。难道,以后还要让我们读书人,和那帮泥腿子同朝为官!”

    又一位士子插话道,语气中充满了对这种改变的轻蔑与不屑,仿佛这是一次对读书人的莫大羞辱。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昏君啊昏君!无道昏君!”

    茶馆内,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汹涌波涛,一浪高过一浪。

    转眼三天时间。

    长阳城内,在一支无形大手的推波助澜下,关于科举改制的这股风暴愈演愈烈。

    原本,只是即将参加考试的士子参与其中。

    如今,有些普通百姓也都被这股浪潮裹挟。

    自己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听着就很生气。

    就连朝中不少官员,他们已经靠着科举上岸,现在对于科举改制,也是极力反对的。

    他们知道科举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因此,任何可能动摇他们地位的变革,都要扼杀在摇篮之中。

    长阳城大街小巷,竟然出现了士子游街。

    他们高举着横幅,游行示威,声音震天响。

    更有甚者,直接喊出了“谁敢改祖宗章程,谁就得掉脑袋!”

    然而,在这股狂潮中,那些真正手握大权的高官和显贵世家,却显得异常冷静和克制。

    他们都能察觉到这背后的不寻常。

    原本以直言不讳着称的大乾日报,如今却出奇地保持了沉默。

    连续数日的版面,都被一些无关紧要的花边新闻和擦边话本占据。

    对于科举改制这个敏感话题,竟然只字未提。

    他们自然清楚,大乾日报后面的真正大佬是谁。

    大乾日报不表态,他们也不敢随便站队。

    生怕站错队伍,祸及全家。

    丞相汪敏博的小儿子,本来也要参加这次秋闱的。

    当他听到科举改制、废除八股文的消息时,也是非常义愤填膺。

    他本来想,像其他士子那样上街游行。

    可还没等他迈出家门,就被汪敏博锁在了小院子里。

    被关起来的小汪还不死心,竟然尝试翻墙逃跑。

    但是,却不幸被汪敏博发现。

    愤怒之下,汪敏博竟然打断了他的一条腿。

    这下好了,小汪的秋闱之梦就这样破灭了,他只能在家中养伤。

    汪敏博就让他在家好好学习。

    学农学,学杂学,学数学。

    老老实实地学三年,八股这条破船就别再上了。

    孔府。

    书房的灯光,映照出国子监祭酒孔令深一张干瘦的脸。

    他端坐在案前,手中翻阅着下人从外面搜集来的情报,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

    当初,当科举改制的消息传入他耳中,孔令深的心头确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作为孔家分支的一员,他自然知道自家的兴盛就是和儒学的兴盛绑定的。

    当初乾国太祖开国,兴办科举,八股取士,还将他们这一支的祖先从鲁国给请过来的。

    孔家在乾国扎根,历代国子监祭酒皆出自孔家,门下弟子更是遍布朝野。

    儒术是他们家的根,八股更是他们家的命脉。

    科举改制,无异于要动摇孔家的根基,斩断孔家的命脉。

    孔令深怎能坐视不理?

    他知道,一旦科举改制成功,他孔家这一脉就会跌落神坛。

    要么在乾国苟且偷生,要么灰溜溜地回到鲁国。

    他当然不愿意。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儒生中的巨大威望,策划了一系列的儒生示威活动。

    他要让皇帝看到儒生的力量,听到儒生的呼声。

    让皇帝明白,科举改制只会导致让天下大乱。

    如今,计划进展得十分顺利。

    短短数日,已有上万名儒生响应号召,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

    明日,他们将冲击府衙,冲击太学,冲击国子监。

    最后,汇集到宫门外的午门广场。

    在那里,会有人敲响登闻鼓。

    他不信,登闻鼓一响,皇帝还能坐得住。

    毕竟,如果儒生都撂挑子,这乾国可就转不动了。

    皇帝再残暴,也绝不可能将这一万多人都杀了。

    退一万步说,真把一万多人都杀了又如何,自己所在的国子监也是被冲击的受害者。

    这事,还算不到自己头上。

    想到这里,孔令深不禁放声大笑。

    孔夫人端着香茗,悄然出现在书房。

    她自然清楚孔令深的计划,心中却难免泛起一丝忧虑。

    她轻声提醒:

    “老爷,此举若被圣上知晓,恐怕……”

    听到夫人泼冷水,孔令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