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四合院:1944开局娶了女特务 > 第360章 易忠海买房

第360章 易忠海买房(1/2)

    因为何大清的存在,深水埗这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途径,这边虽然不是啥偏远地区,但也是那种城中村汇集,然后各种小作坊聚集的地方。

    因为何大清的介入,直接把这里按照新社会重新建设。

    何大清在基建,医疗,教育上都做了比较大的投入。

    之后谭雅接手的时候,又继续做了投入。

    甚至已经开办了类似大专的高级技校。

    另外在治安方面,何大清对于那些敢越界的黑社会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打击。

    在深水埗,借高利贷是不用还的。

    组织卖淫是要被送进监狱去长时间劳改的。

    开设赌局也是要被送进去长时间劳改。

    唯一不遭罪的就是贩毒。

    只要是贩毒,当场就击毙,一点道理都不讲。

    黄赌毒在深水埗寸步难行。

    住在深水埗的人想要嫖娼,都要去深水埗外面。

    赌博,吸毒也是一样。

    不过,即使他们到了外面搞这些,一旦被抓到,也要面临十分严重的处罚。

    如果按照自由世界的逻辑,何大清管控下的深水埗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犯罪分子一点犯罪的自由都没有了。

    一点坑害别人的自由都没有。

    甚至普通人连伤害自己的自由都没有了。

    不过,即使这样,香港的大多数人对深水埗还是趋之若鹜的。

    这个时期香港的其他地方,十分的混乱。

    而且无论是实业,还是金融,都没发展起来。

    之前只是靠着转口贸易赚了一些钱,可是现在人口骤增好几倍。

    转口贸易还被何大清一家吃掉了绝大部分。

    实业也大多数集中在何大清手里。

    另外就是内地跑过来的那些有钱人,不但推高了房价,还拉升了物价。

    所以,深水埗外的那些市民,日子还是很难过的。

    有些实在过不下去的市民,只能把家当一卖,跑到了何大清的厂子当工人。

    虽然自家的房子没了,但是在何大清这个厂子里过的还是蛮舒服的。

    甚至每年还能攒下不少钱。

    这些人有钱了之后,对房子就就开始有想法了。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是全世界所有人,都想拥有自己的房子。

    当然,这前提是有了房子后不用每年都要交一笔沉重的税务。

    外国人不买房,主要就是房子买的起,税务交不起。

    也别说啥外国人思想前卫。

    人家思想前卫,也没听说哪个外国有钱人租房过了一辈子。

    深水埗的房地产开发,其实也是何大清的公司。

    这个公司一开始仅仅是个建筑队。

    主要就是厂房,宿舍的建设。

    等何大清去朝鲜的这段时间,这支简单的建筑队,已经单独成为了一个地产公司。

    深水埗的政权被谭雅握在手里,最大的地产公司也在她手里。

    一开始的房价,她还是尽量控制住的了。

    可是随着房价的上涨,她想控制也控制不住了。

    新房的价格并不高,但是因为存在暴利,并不是谁都能买到的。

    大多数都是有关系的人,把新房拿到手。

    然后转手就卖给真正需要房子的。

    导致真正买房的人没有得到实惠,谭雅的房地产公司也没赚到啥钱。

    最后谭雅决定直接根据市场价格出售新房。

    虽然地产公司因此赚了巨大的利润,但是同时房价也彻底压制不住了。

    这几年的房价,几乎是以每年20%的速度在涨。

    偶尔有一年,还能直接涨50%。

    这让原本就有想法买房的人,彻底坐不住了。

    就如易忠海这样的,兜里有点钱,借钱都想买房。

    本来易忠海对何大清还是有点怨气的。

    觉得何大清把他们扔在香港就不管了,实在不够意思。

    还想着既然何大清不搭理他们,他们也不过来巴结何大清。

    可是现在要买房,实在借不到钱,只能来找和大庆了。

    “嗯,行,需要多少?”

    听到何大清这么痛快的回答。

    之前那一点点不快,也瞬间消散了。

    “需要三万。你放心,这钱我们会慢慢还的。”

    三万块,对于何大清来说根本就不算啥。

    可是对于易忠海两口子来说,差不多是七八年的积蓄了。

    这个时期,香港大多数人的月工资都在100到200之间。

    谭雅与何大清,对员工的剥削没那么狠。

    工资基本上都是300到400之间。

    所以何大清两口子一年下来也能赚个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