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肯定人治的价值,避免直接与璃月现状对立,随后话锋一转,用温和的反问带出核心观点。
“但,难道因为要掌握命运,就意味着要割舍一切与神明相关的东西吗?”
“您看七国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神明信仰。”
“就算有百姓对神明信仰本身不感兴趣,可各国的文化、传统,甚至生活习惯,都与神明高度绑定。”
“这些文化早已融入血脉,就算人们不再依赖神明做决定,难道就能完全不受信仰文化的影响吗?”
她刻意避开了 “神性指引” 的具体内容,只从 “文化与信仰绑定” 的角度切入,既回应了钟离的疑问,又不暴露自己的密教目的,显得客观又中肯。
钟离听完,眼底闪过一丝赞同的意味。
最后,他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你说得有道理。进入人治的璃月,确实不代表要抛弃那些与神明绑定的文化传统。”
芭芭拉见钟离认同 “文化与信仰绑定”,芭芭拉接着陈述自己认为神明信仰不可或缺的理由。
“正如我白天医治的一些病患,在面对死亡,人是会自发的向着神祈祷度过难关。”
“您看,当人面对死亡、感到无助的时候,会自发地向着神明祈祷,把希望寄托在信仰上。这不是‘依赖’,是支撑他们撑过难关的精神力气。”
“难道我要对她说‘现在是人治的璃月了,向神祈祷没有用’吗?人在绝境里是需要的‘精神寄托’啊。”
这番话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白天亲历的真实场景。
钟离继续缓缓点头,平和的说道:“这……也确实。”
“人在迷茫、困惑,尤其是面对生死无常的时候,将希望寄托于仙人、神明,人之常情。”
可这份平和没持续多久,钟离话锋突然一转,毕竟精神安慰不是药,有病还有事要看医生啊!
“但,神明终究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我相信芭芭拉小姐来自蒙德,身为西风教会的牧师,应该清楚一些与‘风神’相关的事情吧?”
钟离在这里意有所指的事情,就是邵云把风神杀了的事情。
在他眼中芭芭拉身为西风教会的牧师,肯定是知道风神死了的事情。
芭芭拉本以为自己在回忆起风神的死,会情绪激动,但,在这一刻,她只感受到了平静。
她的信仰早已从信奉风神,转为了塑造心中的“神明”。
……
此刻,芭芭拉气定神闲,逻辑清晰的反问道:
“神明或许不是无所不能,但祂能做的永远比我们凡人多。难道钟离先生不这么觉得?”
钟离想起自己当年横扫魔神、守护璃月的过往,想起当初在地中之盐,与旅行者“荧”的交谈。
确实,哪怕是最弱小的魔神,其力量也远非凡人可比。
“这一点我不否认,就算是再怎么弱小的魔神也比凡人强大,这确实是常识。”
“但,神明的强大,跟‘信仰’又有什么直接关联?难道只因祂们更强,凡人就该生出信仰?”
“噗嗤!” 芭芭拉突然轻笑出声,指尖掩了掩嘴角。
“钟离先生这话,对‘信仰’的认知还停留在‘强弱对比’上呢,这未免有些偏颇啦。”
她这话瞬间激起了钟离的好奇。
活了几千年,见证了璃月从魔神战争到仙治时代,再到人治时代,璃月的信仰他比谁都清楚,如今却被一个来自蒙德的年轻牧师说 “认知偏颇”?
这感觉,这就好比,是你懂岩王帝君,还是我懂岩王帝君似的。
神明就在你面前,你却说神明不懂信仰?这未免太可笑了吧。
现在,他愈发想知道,芭芭拉口中的 “信仰”,到底是什么模样。
“哦?那便请芭芭拉牧师指教。请问,您觉得‘信仰’为何物?”
芭芭拉大胆的将心中对“信仰”的认知说了出来。
“信仰,是指引方向的光,是约束自身的缰绳,更是让人们在黑暗里也能相信‘美好终将发生’的底气!”
“就拿璃月人最看重的‘契约’来说吧。” 芭芭拉话锋一转,巧妙地将话题引到璃月的根基上
“‘食言者当受食岩之罚’,这句古语您一定不陌生。这句话是神明对契约的背书。哪怕岩神死了,这句话依旧刻在很多璃月人的心里。
“人们在定契约时还会随口提起,不是真的怕神明降下惩罚,而是‘岩神见证契约’的印象,早已变成了约束自己的精神标尺。”
她顿了顿,看着钟离的眼睛,进一步解释:“您看,就算没有神明亲自监督,这份由信仰衍生的约束,不还是在规范着大家的行为吗?”
“商人不敢轻易毁约,百姓不敢违背承诺,这份‘怕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