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604章 学院改革与安置姜永明遗孀樊氏(上)

第604章 学院改革与安置姜永明遗孀樊氏(上)(1/2)

    此时朱棡眉头紧蹙,面上愁云密布。

    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李贤啊,父皇那边的心思着实难测,咱们可得好生应付。

    若是擅自行事,不与他老人家通禀一声,这不懂规矩的罪名怕是要结结实实地扣在孤王头上了。

    再者父皇若是动了怒,必然觉得孤王办事毛毛躁躁,不够稳重。

    唉,这学院改革之事,千头万绪,真真是难煞人也!”

    李贤见朱棡神色忧虑,赶忙赔上笑脸,宽慰道:“殿下,您且宽心。

    改革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可咱们只要谋画周全步步为营,必定能有所成。

    依卑职愚见,不妨先将改革的想法细细梳理,写成一份详尽的奏折呈给陛下。

    把这其中的利弊得失,都明明白白阐述清楚。

    再听听陛下的圣意,随后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至于那些教习,卑职愿随殿下一同前去,与他们好生说道说道。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想来他们也能明白,殿下为学院、为大明的良苦用心。”

    朱棡听了李贤这番话,神色稍稍缓和了些。

    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感激,微微颔首道:“有你相助,孤王心里也算是有了几分底气。

    那你就辛苦些,将这改革的想法写成奏折,务必要好好润色一番。

    得让父皇知道孤王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学院的发展,为了大明的千秋基业啊。”

    李贤自信满满的拱手行礼,朗声说道:“殿下放心,这是卑职分内之事,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卑职定会将奏折写得条理清晰、情真意切,让陛下一目了然。”

    说罢他微微欠身,紧接着轻手轻脚的退出了书房。

    待李贤离去后,朱棡并未坐下休息,而是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心中依旧思索着学院改革的诸多事宜。

    他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改革推行后可能遇到的重重阻碍:那些教习们的顽固守旧,朝中大臣们的议论纷纷,还有父皇那捉摸不定的态度。

    每一项都如同一座大山,压得朱棡有些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时谢钰儿莲步轻移,手中端着一个精致的托盘,宛如春日里的一缕轻柔的微风,缓缓走进了书房。

    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衣袂飘飘,裙角处绣着精致的梅花图案,更衬得她身姿婀娜。

    谢钰儿的面容秀丽,眉眼间透着温婉可人的气质,又隐隐带着一丝聪慧狡黠的灵动。

    那一双翦水秋瞳,顾盼生辉,似藏着万千柔情。

    她的嘴角总是挂着一抹淡淡的、如春风般温暖的笑意,让人见之顿感心情舒畅。

    “夫君。”

    谢钰儿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在静谧的书房中轻轻回荡。

    只见她莲步轻移,走到朱棡身旁,将托盘轻轻放在桌上。

    随即谢钰儿伸出柔荑,轻轻挽住朱棡的手臂,柔声说道:“夫君,瞧您这满面愁容的样子。

    莫要太过操劳了,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吧。

    妾身今日让厨房照着那《红楼梦》里的记载,精心制作了几样点心,您快趁热尝尝。

    有那香甜可口的枣泥馅山药糕,咬上一口软糯香甜、满口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还有细腻柔滑的糖蒸酥酪,入口即化,滋味醇厚,最是滋补。

    更有别具风味的螃蟹馅饺子,鲜香味美,真真是一绝。

    如今虽说是春寒料峭的时节,可这螃蟹却是杨城湖冬日所产。

    说来也奇,那杨城湖的螃蟹四季皆有。

    这冬蟹虽比不上夏秋时节的那般肥美鲜嫩,却有着独特的风味。

    带着一丝淡淡的甜味,如同陈年老酒一般。

    越品越有韵味,叫人欲罢不能。

    夫君您尝尝看,若是喜欢哪样就提出来,妾身也好让他们以后多做些。”

    朱棡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之色。

    “这杨城湖的螃蟹,竟有如此特别之处?

    只是如今王府诸事繁杂,学院改革又迫在眉睫。

    你怎么还有心思,去研究这些点心和螃蟹?”

    谢钰儿掩嘴轻笑,眼中闪烁着灵动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她缓缓开口解释道:“夫君,您有所不知。

    前些日子被锦衣卫送入府中的姜永明遗孀樊氏,她的老家就在杨城湖边上。

    这些关于螃蟹的事儿,都是樊氏与妾身闲聊时说起的。

    她还讲了许多杨城湖的趣事。

    据樊氏讲那湖里的螃蟹到了冬天,会藏在湖底的泥里,只有当地有经验的渔民才能寻得到。”

    说到此处,谢钰儿的笑容瞬间凝固。

    她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黯淡,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忧伤。

    只见谢钰儿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走到窗边。

    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