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599章 咱何时说过胡惟庸不该死,这样的混账话了?

第599章 咱何时说过胡惟庸不该死,这样的混账话了?(1/2)

    朱标于御书房内微微驻足,他剑眉轻蹙。

    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似有万千思绪如麻线般缠绕。

    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此时云南前线烽火连天,那熊熊燃烧的战火恰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压在朱标的心间,令他每喘一口气都带着几分沉重。

    不仅如此对战马的急切需求,以及那令人闻之生怒的“山西军马案”,所滋生出的重重隐患更是如芒在背。

    让朱标忧心如焚,坐立难安。

    看到修长的手指微微有些颤抖,他下意识微微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袍袖。

    定了定心神,许久朱标方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忧虑。

    “爹,如今云南前线战事胶着,局势愈发危急。

    我军对战马的需求,可谓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啊。

    儿臣近日多方查访,深入探查。

    竟发现那‘山西军马案’背后,藏着惊天的黑幕。

    有不法官员勾结凶悍马匪,狼狈为奸。

    他们一个个利欲熏心,全然不顾国家大义,也不顾将士生死,私自贩卖军马。

    致使军马数量大幅短缺,且那马匹质量良莠不齐,不堪大用。

    这些病弱残次的战马一旦被送往云南前线,非但无法增强我军战力,反倒极有可能成为累赘,甚至会危及万千将士的性命啊!”

    说到此处,朱标的眼中闪过一丝浓浓的忧虑与难以抑制的愤慨。

    那原本温润的面容上,此刻布满了寒霜。

    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骨节泛白。

    显露出朱标内心对那些贪腐之徒的切齿痛恨,以及对前线将士安危的深切担忧。

    “因此儿臣以为,追查刺客主谋之事,可交付于原隐龙卫首领张龙。

    此人乃三弟麾下的情报骨干,心思缜密、能力出众,且对朝廷忠心耿耿。

    若能为父皇您效力,此次调查必定能进展得更为顺遂,早日揪出幕后黑手。”

    朱元璋微微颔首,那一双目光深邃如渊。

    似幽潭一般,令人难以捉摸。

    他微微眯起眼睛,似在思索其中利弊。

    过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朱标方才缓缓开口道:“既然如此,此事便交予你去操办。

    这前线战事吃紧,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若将张龙留下参与刺客的调查,待郑遇春率军奔赴云南前线时,又有何人能与之并肩作战协同配合呢?”

    朱标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他的目光在房间内缓缓扫视,似在搜寻着那个合适的人选。

    每一个可能的名字,都在朱标脑海中闪过,又被他一一斟酌。

    朱标深知此次任务干系重大,所选之人容不得半分差错。

    毕竟这关乎着万千将士的性命,更关乎着大明的江山社稷。

    少顷朱标缓缓拿起毛笔,那手微微有些发颤,似承载着千斤重担。

    他在纸上郑重写下一个名字,字迹苍劲有力,却又带着一丝犹豫。

    随后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却又带着一丝忐忑。

    “爹,儿臣以为此人堪当此重任,不知您意下如何?”

    朱元璋眉头微蹙,目光落在纸上的名字上。

    他微微眯起眼睛,缓缓开口念道:“宋焱章?

    这名字,咱倒是从未听闻过。

    不过既然你认定他颇具军事才能,那便姑且一试吧。

    只是你须让他拿出真才实学来,切莫让爹失望。

    若是他无能误事,定不轻饶。”

    朱标见父亲应允了自己举荐的人选,脸上不禁露出几分欣喜之色。

    但那眼底深处,却又隐隐透露出一丝担忧,似有一层阴霾笼罩。

    “父皇有所不知,这宋焱章乃是儿臣在洪武军事学院中偶然发掘的人材。

    当初儿臣前去学院视察,恰逢他与几位教习激烈辩论兵法。

    那宋焱章言辞犀利,如出鞘之利刃,锋芒毕露。

    观点更是独到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在场众人皆为之惊叹。

    他对《孙子兵法》中的‘虚实之论’,有着自己鞭辟入里的见解。

    宋焱章认为用兵之道,贵在虚实相生。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万不可拘泥于固定的战法。

    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方能克敌制胜。”

    朱标微微一顿,脸上露出一丝纠结之色。

    似在权衡利弊,内心在做着艰难的抉择。

    “儿臣当时一见,便觉此人才华横溢、器量非凡,远超常人。

    只是依儿臣之见,宋焱章虽谋略出众、胸有丘壑,但单独领兵作战的经验尚浅,恐难独当一面。

    只适合担任参军之职,为将领出谋划策,辅佐主将。

    所幸有郑遇春这样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为主帅,想必定可以弥补他的不足之处。

    二人相辅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