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552章 从琉球买马之事和解除海禁,不能操之过急

第552章 从琉球买马之事和解除海禁,不能操之过急(1/2)

    朱标微微拧紧了眉头,眼神中透着专注,像是要把眼前无形的难题看穿。

    他沉思片刻,随后上前一步。

    只见朱标身姿挺拔,语气沉稳且坚定地说道:“父皇,儿臣斗胆揣测,泰期之所以未言明,或许与‘东番’那特殊的位置脱不了干系。”

    朱元璋闻言微微抬了抬眼,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示意朱标继续说下去。

    朱标见状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接着说道:“如今‘东番’之地,恰如三国鼎立之势。

    各方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犬牙交错得利害。

    利益纠葛更是如那盘根错节的老树,错综复杂。

    他们必定顾虑重重,一旦让我朝知晓其与大明如此相近,只怕会无端引发不必要的争端,甚至招来战祸。

    毕竟他们身处其中,各自都有自身的考量与担忧啊。”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不动声色地密切留意着朱元璋的神色。

    试图从父皇那深邃如渊的表情中,精准地揣摩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紧接着朱标挺直了身躯,像是下了某种决心。

    他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继续侃侃而谈。

    “父皇,儿臣以为对于‘东番’局势,我们不妨暗中布局。

    可挑选一些精明强干且熟知海事的臣子,让他们乔装成商队,以贸易之名暗中前往‘东番’。

    如此一来一方面可详细探查各方势力的具体情况,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军事部署,为日后可能的应对举措积累详实的情报。

    另一方面,亦可尝试着与当地势力建立隐秘联系。

    通过分化瓦解之策,逐步渗透我方影响力,如此或能将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

    朱元璋听完大儿子这番条理清晰且颇具见地的分析,不禁长叹一声,缓缓靠在龙椅上。

    他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目光深邃得仿佛能穿透这重重宫墙,看到更为深远的地方。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缓缓开口说道:“标儿,你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只是这天下局势,犹如一张紧密交织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海外贸易之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玄机。

    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说着朱元璋微微坐直身体,双手交叠在身前,神色凝重地继续说道:“就说这买马一事,并非仅仅关乎经济利益。

    琉球之地的马匹虽说并无特别突出之处,但从地缘政治来看,若我们贸然大量采购,其他藩属国知晓后,势必会揣测我朝意图,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猜疑与不安。

    再者一旦我们在琉球形成稳定的贸易往来,其他势力必然会有所动作。

    说不定就会借此扰乱我朝周边局势,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说到此处朱元璋眉头紧紧皱起,神色愈发凝重。

    “至于海禁,倭寇为患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海外贸易若不加限制,藩王们或许会借此机会与海外势力勾结,扩充自身实力。

    长久以往,恐怕会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我大明江山初定,根基未稳,不得不防啊。”

    朱标心中明白,父皇肯定已经知道三弟滞留应天晋王府的事情了。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既有对弟弟的担忧,又因即将向父皇坦白而紧张得手心微微出汗。

    想到朱棡此番莽撞行为,他不禁又夹杂着一丝埋怨,暗暗思忖:三弟怎如此莽撞,平白生出这些事端?

    可他也深知此事若再隐瞒,三弟恐怕会遭受更严厉的斥责。

    于是朱标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只见他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启禀父皇,实不相瞒。

    三弟王府后宅近日出了些极为棘手的状况。

    那状况牵涉颇广,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处理起来极为艰难。

    他这两天才好不容易处理完,眼下正在收拾行装,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启程回山西。”

    朱标说话时语气虽诚恳,却难掩微微颤抖。

    同时他眼神中满是忐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元璋的反应。

    听到朱标所言,朱元璋神色微微一动,思绪不禁飘回到往昔。

    他想起朱棡小时候便聪慧过人,对兵法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有一次宫中设宴,众人谈及边境战事。

    年仅十岁的朱棡,竟能条理清晰地分析局势。

    虽略显稚嫩,但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在场众人都大为惊叹。

    朱元璋嘴角不禁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缓缓说道:“老三这孩子,从小就机灵,鬼点子多,对事情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遇到难题,他总能另辟蹊径,想出些奇招来。

    唉,可惜老三这次回山西处理大同马场的事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