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西游妖帝:从小蛤蟆开始 > 第454章 王母旧事

第454章 王母旧事(2/4)

法宝对付手握番天印的殷郊。

    龙吉公主在静室中听见,曾对土行孙说:

    “素色云界旗是‘我母亲’那里有。此旗一名‘云界’,一名‘聚仙’,但赴瑶池会,将此旗拽起,群仙俱知道,即来赴瑶池胜会,故曰聚仙旗。”

    土行孙闻听此事,心急火燎地赶至前殿,见着燃灯道人,赶忙说道:

    “弟子回内室与妻子商议,不料被龙吉公主听见,她言说此旗乃‘西王母’处所有,名曰聚仙旗。”

    即土行孙与燃灯道人对话时,明确称呼龙吉公主之母瑶池金母为“西王母”。

    聚仙旗,也在西王母之处。

    随后,南极仙翁去了瑶池,奏闻金母,在瑶池找到“瑶池金母”,向瑶池金母借了聚仙旗。

    也就是说,在封神大战的时候,西王母的善尸尚未完全斩去。

    那善尸与西王母本体之间,尚存着丝丝缕缕的羁绊,宛如藕断丝连,难以割舍。

    ……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

    而到了西行取经的时候,西王母和其善尸瑶池王母已然完全独立,化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个体了。

    这个时候,西王母和瑶池王母,已经完全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个体了。

    两人的形象也截然不同了。

    西王母,乃是半人半兽、形象狰狞的混沌先天神灵,隐于昆仑秘境,隐世不出。

    而瑶池之王母,则宛如一朵盛开在瑶池仙境中的绝色仙花,是一个年约三十、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女神。

    她身着华丽仙衣,头戴璀璨凤冠,仪态万千,雍容华贵,即王母娘娘也。

    善尸,性温和,善也。

    瑶池之王母带着西王母善尸的慈悲与祥和,在天庭之中,坐于瑶池宝座之上,掌管着王母的权柄,成为三界女仙之首,用她的智慧和慈悲,维护着天庭的秩序与安宁,

    西王母和王母娘娘,二人自此独立。

    ……

    孙悟空在天庭所见到的,则都是瑶池王母,而非那隐于昆仑秘境的西王母了。

    但《西游记》中,其实还是讲述了西王母和瑶池王母之事。书中有一诗云:

    “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诗中称呼天庭的王母娘娘为“西池王母”。

    暗示西王母和天庭的王母娘娘,曾为一人也。

    ……

    昆仑之巅,西王母是女仙之首。

    天庭瑶池之畔,亦有瑶池王母,瑶池王母也是女仙之首。

    然则,天下岂容二主并立,天下岂会有两个女仙之首?

    实则,瑶池王母与昆仑西王母是同一位神祇的不同称谓罢了,在民间通俗的便称呼其为“王母娘娘”。

    其居于西昆仑之巅,则为昆仑西王母,掌天地之威,司灾疫刑罚。

    若居于天庭瑶池仙境,则为瑶池王母,赐蟠桃之福,掌女仙之籍。

    西王母初现于《山海经》之卷,形如半人半兽,豹尾虎齿,凶神之貌,主掌灾疫刑杀,象征自然之威,慑服万灵。

    “瑶池金母”是道教体系对“西王母”的尊称,强调其“长生赐福”职能,源于《汉武帝内传》等文献的文学化改造。

    二者实为同一神祇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称谓演变,本质是“西王母神格功能转型”的结果。

    漫漫历史长河,西王母之形象,历经沧桑,由半人半兽、狰狞可怖,渐化为雍容绝色之贵妇人,神职亦由掌疫厉刑杀之凶神,转为握有长生不死药之吉神,终至化育万物、母仪天下之天界女仙之首,更成为民间信仰中至高无上之“王母娘娘”。

    时间的阶段不同,西王母的形象就不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之研究文献,载有道家典籍《瑶池金母金丹忏》,其文曰:“瑶池金母,端坐大罗天上,瑶池宫中,莲台之上,豪光万丈,与无极众圣、太乙诸仙,共论未来之事……”

    此《瑶池金母金丹忏》,即为“祭祀西王母”及民间教派做法事之仪式文本也。

    ……

    西王母者,象征“过去身”,历经无数劫难,终成今日之尊。

    王母娘娘者,则象征“现在身”,掌管当下,福泽众生。

    神有千面,面面不同。

    多面合一,方显神祇之全貌。

    ……

    而对于玉帝来说。

    于仙途事业之上,东王公,实乃“前任天庭之主”。

    东王公是昔日天界之共主,威名赫赫,功业昭昭。

    而于家庭姻缘之中,东王公与西王母之关系,亦非寻常。

    于某种程度上,东王公亦可视为西王母之“前缘伴侣”。

    只可惜,世事无常,仙缘亦难测。

    东王公和西王母终是分道扬镳,情断义绝,离婚了罢了。

    西王母在斩去善尸之后,瑶池王母也和西王母各自独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