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 第400章 南北边境对峙

第400章 南北边境对峙(1/2)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和南吴之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

    双方都不断向边境派遣更多的军队。

    这种情况使得南北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张,战争的阴影已经笼罩了整个神州。

    在关中地区,南吴部署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总共有十五万人之多。

    吕蒙和朱桓率领的部队,兵力达到了惊饶十二万人。

    这些士兵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边军,拥有出色的战斗能力和绝对的忠诚度。

    吕蒙和朱桓作为南吴的重要将领,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直备受赞誉。

    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策略,使得关中的军队成为了一支不可觑的力量。

    然而,面对曹魏的强大压力,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吕蒙和朱桓密切关注曹魏的动向。

    并制定出有效的战略,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冲突。

    同时,他们经常进行军阵的演练,确保自己的军队保持高度的战斗力和士气。

    以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任何作战。

    曹魏这边,夏侯渊被任命为关中都督,负责镇守洛阳。

    洛阳等多地的兵马,都归夏侯渊调遣。

    由于夏侯渊是防守的一方,所以曹操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兵力。

    据初步统计,曹操只给了夏侯渊八万兵力。

    这已经是曹操尽可能抽调出来的最大兵力了。

    南北对峙,曹操需要同时应对多个战场的挑战。

    不可能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关中地区。

    虽然兵力有限,但夏侯渊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气馁。

    相反,他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好机会。

    只要他能够合理地运用这八万兵力,就一定能够守住弘农,击败吕蒙。

    于是,夏侯渊开始积极地组织防御工作。

    他首先加强了弘农的城墙和城门,并设置了各种陷阱和障碍物,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

    其次,他安排了大量的霹雳车,罗列在城墙上。

    恐怖的威压,震慑着攻城的一方。

    最后,他还组织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

    人数不多,大概几千人,以便在关键时刻对吕蒙的军队发起突袭。

    此外,夏侯渊还利用自己宗室的影响力,和关中的官员、百姓保持密切联系。

    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他深知,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够真正赢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他积极地开展布局工作。

    向百姓解释防守的意义和目的,宣扬南吴作战的“残暴”。

    在夏侯渊的努力下,弘农的防线逐渐变得坚不可摧。

    河东地区,也是曹魏重要的防线。

    曹魏最精锐的铁骑,便驻扎在河东地区。

    河东向北则是并州,向西能进入三辅之地,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同时,河东也阻挡着南吴夺取上党地区。

    历史上的秦朝,正是在夺取河东后,兵发上党爆发长平之战。

    如果上党地区落入南吴手中,那么孙权将掌控进攻的主动权。

    上党地势很高,与为党,故曰上党。

    从上党出兵,能轻而易举进攻魏、赵故地。

    曹魏要反击,会被太行山阻挡,主要兵力会被牵制在邺城。

    所以曹操相当重视河东,委命张合、曹休进行镇守,骑兵有四五万人。

    当然,曹魏的骑兵数量不止于此。

    曹真统帅着上万虎豹骑,跟随魏王曹操出战江淮去了。

    虎豹骑中,有大量的具装骑兵,不适合奔袭拉扯作战。

    如果在一内决战,那么虎豹骑的马具,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时间放长到半个月、一个月以上,沉重的马具会成为骑兵的负担。

    总结起来,曹魏在关中地区部署的兵力,和南吴旗鼓相当。

    作为防守的一方,曹魏稍稍占据那么一点优势。

    但也仅仅是一点罢了。

    中部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南阳和颖川的对峙。

    朱然、全琮麾下,有十万边军。

    由于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孙权并没有向南阳增兵的意思。

    曹魏一边防守的主将是曹仁,兵力也达到十万众。

    江淮地区的对峙,局势才是最严峻的。

    孙权将二十五万主力,都部署在合肥、皖城、濡须坞地区。

    曹操针锋相对,调来二十多万兵马,几乎将北方的边境都抽空了。

    现在幽州、并州的边境,大概只剩下四万兵力。

    曹魏还有五六万人马,留驻在邺城,作为机动性地增援。

    各州的物资,疯狂地运输到前线。

    就连南吴的海上航线,都变得异常地忙碌。

    交州的物资,源源不断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