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该提醒的他一定会提醒到位,至于说程家的人要是自己透露出去了,那就是另一件事儿啦。
“行了见闻,不说这个了,言归正传,你既然已经决定就在深市投资,那么投资规模确定了没?你一直没有给个肯定的答复,有些人已经都坐不住啦,电话都打到我那里去了。”
晚饭前,商务部门的分管领导就将电话打到了李言诚那里,这位是苏孝同的表叔,每年春节他去苏老那里拜年的时候,都会遇到这位。
这位虽然年长,但说话风趣幽默,所以,他们二人之间也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今天从程见闻这里始终得不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后,这位不得不将电话打给了李言诚,想让他帮着说一说,让程家在国内的第一次投资,好歹也超过五百万美元。
五百万美元,无论放到哪个年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对于如今缺少外汇的华夏来说就更不得了了。
“哥,我的意思就是这个,我就是想让他们找你。你的工作方面我也帮不上什么忙,我知道这笔投资对于国内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意义不凡,程家确实心系国家发展,希望国家昌盛,但做为我个人来说,我希望这笔投资也能给你带来好处。”
“哈哈哈,谢谢,谢谢,见闻,真的谢谢。”李言诚双手合十向程见闻那边示意了一下。
“但没必要这样做,上边的领导知道咱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第一次准备投资多少?”
“我和父亲商量过,我们的意见一样,准备在这里建一个服装厂。”
从轻工业开始,这很正常,未来一段时间,港岛商人过来这边投资建厂,多数都是以服装厂开始的,投资小,见效快,工人方便培训,不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也不需要复杂的生产线,有缝纫机就可以,男女都适合干。
国内的人工费用便宜,做服装需要的原材料也都能买到,土地目前更便宜,做为外商在国内投资还能享有一定时间内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这就使得他们做出来一件衣服的成本极低,卖到其他地方去就会有成本优势。
所以,先期来大陆投资的海外商人,很多都投的服装厂,程见闻这样说,并没有出乎李言诚的意料。
他没说话,等着程家这个二少爷继续说下去。
“投资一个服装厂要不了多少钱,就算将厂子建的大一些,两三百万美元也足够了。”
听到这里,李言诚还是没吭声,他相信,程见闻接下来肯定还有话要说。
果然……
“我还打算建一个家用电器厂,生产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洗衣机,冰箱……”
我擦!
程见闻接下来的话让李言诚的眼睛差点没瞪直了。
他有想到程家第一次投资肯定不会太少,可却没想到对方给自己来了个惊喜。
如果真的投资一座生产各类家用电器的厂子,这个投资可少不了,少说也得两三千万美元。
够了,这绝对够了。
之前虽然程家老太爷跟他说过,程氏在国内的第一次投资肯定不会少,还会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可那位老爷子毕竟已经退休了,除了还持有部分程氏集团的股份外,不担任任何职务。
像在华夏投资这种事情,是需要董事会表决的,老爷子可以跟他儿子,他孙子说自己的意见,人家采纳不采纳,那是另一说。
所以,那天程家老太爷跟他说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往心里放,但这话从程见闻嘴里说出来可就不一样了,两三千万美元的投资,在这个年代,已经是一笔非常大的投资了。
李言诚沉吟片刻后点点头说道:“谢谢,这个谢谢不是为我个人说的,而是为国家,虽然我人微言轻,并不能代表国家。”
“哥,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而且我也不瞒你,程氏之所以愿意在国内投资,并不是说我们钱多的没地儿花,而是真的觉得会有一番作为,相信我们的投资会有不错的收益。”
“这你倒是真没说错,你们愿意在这里建厂,肯定是看上国内目前的低成本了,生产出来的东西你们是打算通过海运销往国外,对不对?”
“没错,商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也是这样想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们生产出来的东西,在国内就会供不应求呢?”
???
程见闻有些无语的看着坐在对面的哥哥,他真想问一声,哥,你知道你说的什么不?
服装的话,他相信在国内的大城市应该可以卖出去一部分,但他更相信,大批量的还是得销往国外,凭国内的消费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买他们的服装。
家用电器就更不用说了,他这个哥哥家虽然什么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吊扇这些都有,可他同样也清楚,像他哥哥这样的家庭条件,在国内肯定已经属于那一小部分人了。
绝大多数人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块钱,想凭这几十块钱的工资买那些东西?开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