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散播

第六百三十一章 散播(2/3)

配的,也有需要按月缴纳租金的,但每个月的租金也就块八毛。

    看病,只要有工作单位的,医疗费这方面都会实报实销,也几乎不用花钱。

    两个花钱大头去掉后,剩下需要花钱的就是衣、食、行。

    衣服,那时候的人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不是不想买新衣服,而是布票凑不够,最多就是过年前扯点布,想办法给孩子做一身,家里孩子如果多的那就没招了。

    食,也就是吃的,粮食、食用油、盐、酱油、醋、菜、肉、蛋、瓜子、花生、糖等等,差不多所有吃的东西,都是要专用票的,没有票?那不好意思,你就是买不到,或者可以去鬼市买。

    最后就是行了,这时候人们出行,主要靠的还是自行车,再辅以公交车,哦,京市还有地铁。

    买自行车也需要票,这玩意儿现在虽然不能说是奢侈品,可无论是对哪个家庭来说,也都是个大件物品。

    结婚的时候三转一响七十二条腿,其中的一转就是指的自行车,剩下两转分别是缝纫机和手表,那一响则是收音机。

    至于七十二条腿,代表的是家具,每样家具四条腿,凑吧。

    当然,这种说法是最理想的状态,事实上,现在结婚的年轻男女,很少会有人提这么过分的要求,让把所有东西都凑齐。

    有的时候并不是钱不够,而是没有票。

    可如果谁能有个海外关系,给弄点外币过来兑换成外汇券,拿着外汇券去友谊商店里买东西,那可是绝对有面子的事情。

    改开两年,虽然变化还不明显,但很多人心里的想法跟以前相比却已经有所不同了。

    就像现在住在李言诚家里的程家老爷子和傅淑怡,这要是放到前几年那还了得,早就有人找上门来了,别说你是罗老的女婿,谁的都不好使。

    现在嘛,胡同里的这些街坊邻居只会羡慕李言诚不但找到了亲生家庭,同时还是海外关系,啧啧,好事儿怎么全让一个人摊上了。

    既当了级别不低的领导,又有这种让人羡慕的亲戚。

    其实李言诚都听说了,胡同里现在传他的小话可不少,嘴长在别人身上,只要不是说的太过分,他也懒得去理会。

    今天刚好碰到蔡大妈,他也有心想借着这位的嘴,将一些事情传出去,免得那些人再乱说什么。

    “蔡大妈,他们这次过来,一方面是认亲,一方面是我给我那个亲生母亲治病,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家准备响应国家号召,回国投资建厂。

    怎么说呢,人家回来是好心,想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带回来,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还有就是,我没打算跟他们出国,欢声和笑语也不可能跟他们出去,别人可能不清楚,蔡大妈您应该知道,我之前在社会局工作,小敏现在虽然去上学了,但档案还在社会局,就是属于社会局的人,我们两个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出国。

    我也听到咱们胡同里最近流传的一些流言蜚语,还要拜托蔡大妈您帮我解释解释,这种谣言传的多了,不管是对我还是对我们家都会产生影响,真到了那时候,我肯定要想办法将传这些谣言的人揪出来,维护我自身的利益。

    大家都是老街坊了,我也不想将事情真的做到那一步,所以,麻烦您了。”

    蔡大妈之前是有工作的,而且她还有级别,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科级干部,但因为是在报社这种宣传部门工作,平时接触的,知道的,懂的,比普通老百姓要多得多。

    她非常清楚社会局是一家什么样的单位,当她得知李言诚认亲了,并且知道了那边的身份后,马上就知道他为什么会从社会局调出来到公安局上班。

    现在听到李言诚这样说,她毫不犹豫的就点了点头:“大诚你就是不说我也已经踅摸着准备这两天找你聊聊呢。

    你说的那什么谣言我也听说了,传的确实有些不像话,你放心大诚,我肯定会帮你把那些谣言给压下去的,不能再让他们那样瞎传了。”

    “谢谢您了蔡大妈。”

    “不客气,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就是咱们胡同的孩子,咱自家的孩子,肯定不能让人欺负。

    对了,你刚才说,你亲生父母他们还准备回国投资建厂?”

    “没错,已经在南方那边开始考察了,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各方面条件又不错的话,他们就会投资。”

    “那他们在国内建厂,厂子是国家的,还是他们自己的?”

    “当然是他们自己的。”

    “那……那不是又走回到解放前的老路上了么?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去他们建的厂上班。”

    “肯定会有人愿意去的,其他地方都不说了,就咱们胡同,蔡大妈您也应该清楚有多少人到现在都没工作,每天就是瞎溜达。

    他们建的厂虽然是私人的,可每个月的工资他们肯定会一分不少的发放,如果是您,在没工作挣不到钱和去那种厂上班,这两样中选择,您会怎么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