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三国之魏延一统 > 第614章 鹿门山访友

第614章 鹿门山访友(1/2)

    襄阳城郊鹿门山。

    时值正月、阳光明媚,正是走亲访友的好时节。

    清晨,诸葛亮早早地离开了他在隆中草庐的住所,前往不远处的鹿门山。

    他步伐轻快,心中充满期待,因为今天他要去拜会他的老师庞德公和司马徽。

    当他踏入鹿门山书院的大堂时,一股热闹的氛围扑面而来。

    大堂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

    在人群中,诸葛亮一眼就看到了他的岳丈黄承彦。

    黄承彦面带微笑,正与庞德公和司马徽交谈着。

    此外,还有诸葛亮的同窗好友崔州平、孟建、石韬、庞山民等人也都在场。

    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原来不久前,他们收到了徐庶和庞统的来信。

    信中说,魏延麾下的政务部正在征召荆州的才俊入仕,根据个人能力分别担任各地郡县一级的官员。

    而在场的这些青年才俊们,都有幸被选中,正式的任命将会在正月底发出。

    这个消息让大家兴奋不已,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有了回报。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能够出仕为官,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追求。如今,这个机会摆在眼前,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未来的仕途,彼此交流着对官场的看法和期望。

    而诸葛亮则端坐在那里,宛如一座雕塑般纹丝不动。

    他的面庞如同平静的湖面一般,没有丝毫的波澜,仿佛众人的喜悦与他无关。

    然而,每隔一段时间,他会轻轻地端起身前案桌上的荆茶,优雅地抿上一口。

    然后若有所思看向厅外远处,没有人知道他在思考什么。

    坐在上首的司马徽一直默默地观察着诸葛亮的一举一动。

    司马徽心中暗自叹息,他对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对于魏延的征辟,诸葛亮却视而不见。

    他明白魏延绝非泛泛之辈,其手段和谋略都不容小觑。

    果然,魏延并没有因为诸葛亮的拒绝而放弃,他果断地派遣兵士将诸葛亮严密地监视起来,以防止他突然离开荆州。

    当得知此事,司马徽对魏延的这一举动深感不满,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诸葛亮的不尊重,更是对人才的一种侮辱。

    然而,司马徽也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

    如果放任诸葛亮北上,那么无论他投靠哪一方势力,都必然会引发一场与魏延的征南军之间的争霸天下之战。

    凭诸葛亮的才能,这场战争将会给无数的黎民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让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想到这里,司马徽开始理解魏延的这种行为。

    虽然这种做法有些霸道,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保护天下苍生免受战乱之苦。

    将诸葛亮留在荆州,或许可以避免将来一场血腥的厮杀......

    正当司马徽心中思忖之际,庞德公突然举起手来,示意大家保持安静。

    众人见状,纷纷停止了交头接耳,整个厅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轻微的咳嗽声。

    庞德公的脸上泛着红光,他的双眼炯炯有神,透露出一种威严和睿智。

    他轻咳一声,然后缓缓开口说道:

    “诸位多年苦读,赖元直和士元的举荐,得魏征南赏识,即将为官一任,这是诸位的幸事。

    但为官之道,绝非易事。诸位切不可只想着功名利禄,而忘了为官的初心。”

    众人纷纷点头,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庞德公目光炯炯地扫视众人,接着说道:

    “为官者,当以民为本,造福一方百姓。

    魏征南用人唯贤,给了你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你们切不可辜负了他的信任。

    到任之后,要关心百姓疾苦,兴修水利、鼓励农桑,让百姓安居乐业。”

    崔州平等人不停地点头附和,表示已然牢记先生的嘱咐。

    这时,司马徽也站了起来补充道:

    “官场复杂,诱惑众多,你们要坚守本心,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益所动。”

    崔州平听完之后,作为学子代表,起身拱手道:

    “诸位师长教诲,我等铭记于心。他日为官,定当尽心竭力,不负所托。”

    众人也纷纷附和,皆表示会牢记教诲。

    随后,大家又围绕着如何做好地方官展开了讨论,憧憬着能在仕途上一展抱负,为百姓谋福祉。

    结束之后,庞德公和司马徽留下了诸葛亮,他们想找他单独谈谈。

    而对于自己的这位女婿有些无奈的黄承彦也待在一旁,默不作声。

    司马徽率先打破沉默,他目光如炬地看着诸葛亮,缓声道:

    “孔明啊,你对江东战场上的局势可有了解?”

    诸葛亮闻言,心中微微一怔,他没想到竟是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