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九五至尊 > 第145章 林总司令主动下山相见

第145章 林总司令主动下山相见(2/3)

分权力已交出,但长孙冲成功地赢得了边疆的战争。

    又因保护李世民有功,加上这些年用心经营,在朝廷中的威望颇高。

    在狄仁杰仕途亨通的一年里,长孙冲从不发言。

    在朝廷会议上,李治也不好意思看长孙冲。

    当年长孙冲曾提醒过李治。

    可他刚当上皇帝不久,就逼死了长孙冲的父亲,李治心中有愧。

    长孙冲一年前的功绩也被压制,李治没有晋升他的职位,但他没忘记。

    只是长孙冲没有表达善意,李治也不好主动关心他。

    满朝文武都盯着出列的长孙冲。

    这位现任长孙家族的当家人,虽然在朝廷中并不显眼。

    但长孙无忌遗留下来的人脉,都转移到了长孙冲身上。

    然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官场上最看重的不是人情关系,而是背后是否具有利用价值。

    官场之人,向来狡猾。

    如果不能帮助自己在官场上发展,就没有多少必要继续交往下去。

    这些老人还能与长孙冲交往,足以证明长孙冲的心态完全向着他父亲靠拢了。

    首席文臣褚遂良和上官仪今天异常沉默,没有发表意见。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三人离开后。

    这两位老臣代表了朝廷的旧势力派系。

    他们自然与狄仁杰等年轻人交往不来,此时都没有主动开口。

    “少卿,有什么话不妨直言。”李治还算客气,没有表现出冷漠。

    长孙冲躬身行礼,没有露出胆怯。

    “陛下,狄仁杰与我除了公务接触,并无私交。”

    “但我深信狄仁杰的洞察力和智谋,他力挺之人,必是林总司令无疑。”

    “林总司令虽驻守印台山,但山下居住着不少北境军的退役将领,他也时常去探望。”

    “即便不是林总司令本人,也可能是山上那位前辈的后裔。”

    “先听听狄仁杰怎么说再做决定吧。”

    事情看似简单,但李治毕竟年轻。

    虽已过一年,他对李世民时代的旧臣仍不甚了解。

    朝中官员在李治面前也多有保留,无人愿袒露真实意图。

    年轻一代与李治一样,尚未完全成熟。

    他们还不清楚大唐如今的实力底蕴,以及与突厥的较量空间。

    李治想要开战,就必须开。

    朝中官员,也主张开战。

    若不开战,受害的是大唐百姓,百姓受苦便是所有官员的失职。

    和亲之策已无法再行,上次秦怀道阻止和亲,导致了一场血战。

    接着李世民被李承乾逼迫,最终离世。

    若不开战,必然激起军中年轻派的反感。

    “也好……”李治略作沉思,作出了明智的决定。

    “传令秦怀道将军和薛礼将军入殿。”

    秦怀道和薛礼现在都是四品将领,闲职在身。

    当前大唐并无适合他们积累军功的机会。

    但这两人是军中年轻派的代表。

    秦怀道乃秦琼大将军之子,又是林总司令的门徒。

    薛礼是当今长安城内声名显赫的将领。

    初入军营便挑战十几位将军,实力非凡。

    他们二人还是好友。

    薛礼曾救过李治的命,不敢忘怀。

    秦怀道与印台山有联系,更不敢阻碍他的发展。

    尽管现在他们都是四品,不算高也不算低,但在军中地位颇重。

    ....

    等待了约半个时辰。

    秦怀道和薛礼才迟迟赶到。

    两人正在长安附近训练,是被紧急召回的。

    通常他们都在军中,很少参与朝会。

    他们是军中资深将领,对朝政大事不感兴趣,也很少参与。

    “陛下,有何要事召唤我们回朝?”秦怀道行礼。

    李治解释了突厥入侵的消息,并转达了狄仁杰的看法给秦怀道。

    一年前。

    林川也曾说过秦怀道更适合朝廷,而非印台山。

    这话明显是不让秦怀道再去印台山。

    日后远离朝廷当然可以,但现在时机不对。

    这一年里。

    秦怀道经常派人去印台山给父亲和林总司令送物,其余时间也会避嫌。

    正是因为了解当时的情况,李治才未让秦怀道上山。

    否则以林总司令的脾气,肯定会把秦怀道打个半死。

    “原来如此,末将认为林总司令不会出此主意。”秦怀道直言不讳,“师傅向来说一不二。”

    “山下的人绝非我师傅。”

    …………

    秦怀道这样说,满朝文武更加不信狄仁杰的话了。

    怎么可能在山下巧遇林总司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