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小姑娘,给16岁半大不小的我策划夺权,你是在开玩笑吗?\"
\"如果不是看你年纪小,本王现在就可以赐你一死。\"
武则天露出狡黠的眼神。
\"殿下,您不妨想想,您是九皇子晋王李治,您的一个皇兄篡位当了皇上。\"
\"另一个皇兄四皇子李泰成了父王的替身,现在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
\"但我听说四皇子李泰最像陛下,如果他最后当了皇帝,你看你这个尴尬的位置,怎么办呢?\"
\"人心隔阂不可无,但防范之心亦需有之。\"
\"若真至关键时刻,谁又能确保您的安全呢?\"
这些话出自一个14岁的少女之口,让李治不禁惊讶。
\"这...您竟然预见到这一切,有人也曾对本王说过类似的话。\"
武则天闻言心想,原来这呆子早已收到警告,只是不知是何人所言。
\"殿下,是谁透露给您,让我为您解析他背后的真实意图!\"
她觉得已无须隐瞒,于是李治便坦白了长孙冲的事。
这样一来,武则天对李治的了解远超应有程度。
\"原来是这样,长孙冲如此告诫殿下,是为了他自身的安危,也是为了长孙家族的未来。\"
\"如今长孙家权倾朝野,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成也帝王,败也帝王。\"
\"李世民一旦归位,势必让位,四皇子与您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四皇子不易相处,长孙冲与他有所接触,又与您接触,正是要两头押注。\"
\"不论谁登基,长孙家都能保全自身。\"
\"对,对,对。\"李治连忙点头。
他明白了,终于明白了。
李治聪明且善良,但他缺乏官场中的那种机智。
他周游列国,学到的是知识,而非这些勾心斗角的权谋。
\"哇,武则天,为何你小小年纪比我懂得多。\"
李治不再在她面前摆架子,他已经视她为朋友。
这也让他忘了,武则天其实是父王的才人。
按理说是他的继母,尽管比他年幼两岁,但这并不改变事实。
\"这...我父亲也领兵征战,耳濡目染所致。\"武则天不敢多言。
早在武则天幼年,大唐相士袁天罡预言其母杨氏必生贵子。
而看到襁褓中的武则天,他又说她有龙瞳凤颈,将来必成大器。
或许是天资,也可能是环境造就。
家中子女众多,武则天从小就受宠,但也免不了受兄姐们的刁难,她对亲情的理解很淡薄,早早地懂事了。
\"原来如此,我为何没有这样的天分。\"李治感叹道。\"若我有,也不会有这么多疑惑了。\"
武则天眼珠一转,既然无法借李世民的势,现在的太子也不适合。
既然九皇子李治在此,何不利用他。
\"殿下,您是否有登基为帝的志向?\"武则天恭敬地问。\"小女子愿为您出谋划策,助您登基。\"
李治连忙摆手,他真的没想过。
武则天却接着说:
\"现在不想也得想了,今日您已泄露太多,未来的局势并非您能随意掌控。\"
\"所以,您必须向前一步,否则将来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武则天强调得很清楚,就是要让李治看清现实。
\"那...那本王该怎么做...\"李治问道。\"你不会害我吧。\"
武则天起身,温柔地说:
\"当然不会,我怎会伤害你。\"
\"殿下,不久之后,您将是天下之主。\"
\"您大可...\"
两人开始秘密商议大计。
接下来的日子,李治得到这位14岁才人的助力,在看似风光实则危机重重的皇宫中如鱼得水。
.....
秦怀道与李绩等人集结军队,这些都是边疆的大军,不宜长期离开驻地。
\"抽调了多少人?\"李绩问领队的侯君集。
侯君集接到密令,不敢耽误,立刻调集兵马前来。
下一步就要与五行使者的世家军交战,虽有胜算,但具体多少尚未可知。
而且这些边军损失不得,否则蛮夷会乘虚而入。
侯君集看向身后说:
\"十五万,不多不少,能调动的都调动了,留下几万人守边,短期内应该没事。\"
秦怀道闻言皱眉,他明白这只是保守估计,这种事情说没事就没事是不行的,真出事就晚了。
\"就算世家兵马众多,为何要抽调这么多边军?大唐那么多兵马,难道调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