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一噎,察觉到自己等人掉进去了对方的言语陷阱,顿时怒不可遏。
“放你娘的狗臭屁!就算你疲病,在能打死对方的时候,就不能硬撑口气打死了事?非得你喘他喘大家喘?狼子野心岂可放纵?!”
“你喘息之机也正是对方休养之时。待对方休养过来,你家只怕又会成为对方的后花园,届时你又待如何?!”
文臣老神在在。
“届时我已有防备,再将他打出去即可。”
“呸!缩头乌龟!敢情他们一次次来,祸害的不是你的婆娘、你的娃!”
“粗鲁,我这不也是为了大局前景考虑嘛。”
“滚你丫的吧!眼下都做不好,还图的什么狗屁将来?这跟用烂泥糊墙有什么区别?这墙越糊越稀,早晚得塌!”
“慎言、慎言,不可粗鲁无状、胡言乱语。”文臣最后好心提醒。
武将也警觉说错了话、触到了陛下的逆鳞,遂气鼓鼓站去一旁,不敢再吵。
文臣笑眯眯。
文武两派中的中立派,冷眼旁观。
都知道:结果出来了。
“拟旨吧,”
老皇帝浮泡眼皮耷拉着,没有表现出任何生气的样子,只显出一副痛心疾首、不情不愿的模样儿来。
仿佛在用毕生的勇气,支撑着他做出一个最艰难的决定。
“着二皇子安王与东辽和谈,尽可能争取东辽退军三百里、退还此前所占剩余的过城和朔城,再退还更早前占据的四座城池。”
“最低限度,和平退出过城和朔城,为此,我方……可以出银二百万两,做为安抚。”
这是生怕把对方谈毛了不愿意退再继续打。
有些人笑了。
有些人冷了。
有些人攥紧双拳、恨到心头滴血。
可对于这样的结果,无论有着什么样的心情,都只能垂头接受。
消息一经传出,所有人的反应亦如文武百官们一样,或高兴、或愤怒、或冷漠。
赵云义气炸了肺,一脚踹碎面前的桌子。
叉腰怒吼:“这是什么狗屁道理?!明明打赢了、明明可以趁胜追击,打到对方跪地求饶、赔款赔物,却偏要和对方好好商量,反赠对方银两财帛、礼送安抚?!”
“这就是你们日日里要学的孔孟之道、儒家上学、礼仪礼教?!”
晏旭坐着,看着面前的桌子崩成碎片,任由其中一块碎片擦过他的眼睫。
他只坐着,淡淡出声阻止赵云义继续胡说八道。
“就事论事、就书论文,莫胡乱攀扯。”
“那你说!那狗屁的老……”
赵云义几乎又脱口而出。
被晏旭瞪一眼,及时噎梗回去。
跳过那个称呼,再吼:“你告诉我,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从正面来理解,让东辽和平且及时地退出过城和朔城,可保两城不至被毁之完全。”
晏旭淡淡回答:“其二:亦可保将士们不再有流血牺牲、那五城百姓亦能重整家园。”
“从减少损失论,此乃上上之策,为及时止损。咱们是礼仪之邦,本讲究能谈就谈、不能谈努力好好谈,实在谈不成再打,先礼后兵总没错。”
“我不听你这些调调儿,”
赵云义一摆手,“你就说你自己理解出来的!”
那些个明面儿上的调调,唱得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他又没多余问那个。
“我自己理解的?呵呵。”
晏旭淡淡地笑开。“我理解的就是:那位,实实在在、在及时止损。”
止财物上的损失。
止戚家军声望再隆。
防止他不得不提升武将们的地位、不得不对将士们大肆封爵赐赏。
武将升官的速度本来就快,封到封无可封之时,会令陛下着实为难。
且军功越积越多、越垒越高,便再不是陛下能左右掌握。
多危险呢是不是?
且东辽愿退,龙脉便保,再打下去也毫无意义呢不是?
粮草、军饷、封赏……全是银子啊银子,比那赔出去的二百万两可要多得多了。
“那他就不怕敌人得了安抚银子、反而气焰会更加嚣张?!”
赵云义气到喉间都有了哽痛之音。
“他们打过来了,连抢带拿,拿到没法再拿的时候,再快快乐乐捧着安抚银子回家。”
“等吃饱了、养肥了,就再来,最后再连吃带装带兜的快快乐乐回去。”
“咱们这叫纵容,纵容他们不停地就会这么做!”
难怪失土的范围在不停地扩大……
有得赔的时候,赔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