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1348.再见杨秉承

1348.再见杨秉承(1/3)

    两个做完坏事的家伙美美的在宾馆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开车进山。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绕了好久。

    终于抵达了桐梓县城北部黔北山地中的一座大山。

    杨秉承早早得到消息,已经在山口等着了。

    见到骆一航后特别热情,疯跑着迎上来,又是拥抱又是握手,嘴巴都咧到后脑勺了。

    “骆哥!骆哥!可算见着您咯,您可想死我了~~”

    “齐老师,太感谢您了,又麻烦您过来一趟,路上辛苦。”

    亲疏关系在两句话里表现的明明白白。

    骆一航后退半步,上下打量了一番杨秉承。

    可是有日子没见了。

    上回跟杨秉承见面,他还没毕业。

    现在已经是二十四岁的大小伙子了。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杨秉承的时候,他是又矮又瘦,两个黑眼圈大的吓人,满脸透着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这是身体透支的厉害啊。

    除了皮肤还算白皙之外,一点也不像个年轻人。

    死气沉沉。

    现在再看,身高还是没什么变化,一米七是长不了了。

    但绝称不上瘦,胖了至少两圈,成了一个小胖子。

    黑眼圈也还有,眼睛里带着血丝,应该是昨晚上没睡好,熬夜了。

    皮肤黑了,也糙了。

    换回的确是精神头十足,阳光开朗,生气勃勃。

    “不错,挺好。”骆一航拍拍他肩膀,然后问道,“在农盛干得怎么样?觉着舒服么?”

    杨秉承重重的点头,“好,特别好,王总和徐经理对我都特别好,我在青海先进行了三个月培训,然后又回德阳了,在德阳又学了两个月技术,然后才回的桐梓,刚入职就负责这么大的项目,只觉得压力好大,但想到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富裕,又觉得干劲十足,反正就是挺紧张的,怕干不好,怕给您丢脸……”

    杨秉承恨不得把他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悟一股脑说给骆一航听。

    骆一航就笑眯眯的听着,只是点头。

    说了半天,杨秉承突然意识到,“骆哥,齐老师,瞧我这一说起来就没完了,外面凉,咱赶紧回家,你们也累了吧,快回家歇歇。”

    虽然才只八月,桐梓山里已经有些冷了。

    今天还有点阴天,天空泛着匀净的灰白;雾是这山里的常客,清晨的薄雾,从山谷里慢腾腾地漫上来,缠在山腰上。

    风过来是凉的,带着潮润润的草木气,和一丝泥土的腥甜。

    远处的山,一层迭着一层,近的看得清树木的轮廓,远的便只剩一抹淡淡的青灰,融化在天色里了。

    而在近处……

    三人上车,继续往前开。

    不多久,就到了杨秉承家所在的村子。

    山村还是当年那个小山村,一层层的梯田,曲里拐弯的小路,高高的坡。

    这条路骆一航走过一次,原先还是土路呢,现在已经铺上了水泥,也扩宽了不少,能走卡车了。

    两边还装上了路灯。

    村子依山而建,也没有什么规划,就沿着路边有一块稍微平些的地,就铲出来盖上房子。

    上回来大多还是泥地院子土坯墙,屋顶盖着灰扑扑的瓦片,还有许多剥落。

    穷苦的小山村。

    现在再看,嚯,大变样。

    屋前空地都铺上了水泥,溜平溜平,打扫得干干净净,

    房子一水的红砖墙,大房檐,房顶盖着黑瓦,又高又尖。

    房檐底下晾晒着一串串辣椒和蘑菇。

    红的黑的颜色喜庆。

    这边好像是流行红黑的配色。

    大房檐尖顶是因为这边雨水多。

    因此院子里也没有北方常见的粮食垛。

    杨秉承说粮仓都建在屋子里面。

    还有几家盖起了二层小楼。

    门口停着小汽车。

    好一个红红火火的山村啊。

    杨秉承家就在村子的中间。

    他们家也扩建了,盖起二层小楼,红砖黑瓦,屋檐底下晾满了辣椒,红的喜庆。

    门口停着一辆五菱小面包。

    又见到熟人啊。

    能拉人能拉货,山村神器。

    远远的看见车子过来。

    杨秉承一家人全迎出来了。

    车刚停好。

    杨秉承父亲就冲了过来,隔着车窗就要跟骆一航握手。

    “恩人,恩人啊,可算是把您盼来啦,谢谢,谢谢,谢谢……”

    老人家也不会说什么,就是一个劲的感谢,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骆一航赶紧下车,拉着杨父的手,笑道:“杨叔,您身体可好啊,哎肯定好,看着就结实,能往家扛二百斤粮食不。”

    一个小玩笑,把杨父又给说乐了,咧嘴哈哈笑,“能,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