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1275.草盛豆苗稀

1275.草盛豆苗稀(1/2)

    秋雁十六号因为追求极致,所以产量啊、适应性啊什么的都没管。

    种植条件非常苛刻。

    最好昼夜温差在15摄氏度以上,以积累风味物质。

    还把最好在1500米以上,紫外线强度适中,促进表皮酚类物质形成。

    还要高钾肥、沙壤土、土壤湿度70%等等一系列要求。

    最终,亩产也不过三千斤左右,跟糖墩墩红薯差不多。

    而它需要的这些条件,恰恰在贵州很容易满足。

    所以,杨秉承跑去贵州推广秋雁十六号了嘛。

    这其实也给骆一航提了个醒,育种4.0不止能够培育广适的、高产、突破性、卓越的品种,也可以培育专精的小而美作物。

    它可能无法适应所有,但可以成为某一个地方的最最美味的特产。

    可以畅想一下,如果几年后,能够做到一县一极味,一乡一风味,每一个地方,都有这辈子不尝一次就相当于白活一世的美味。

    那餐桌上得多丰富啊。

    那舌头得多享受啊。

    那一天天的得多期待啊。

    那得多胖啊。

    减肥食品,势在必行。

    ——

    考察完了青海胶七七基地后,骆一航来到了后面军管区里的一间小房。

    李叔最近这段时间就在这里常驻。

    据王绍鹏说,独立的安保部门,最近可是很热闹啊。

    “哎呦,大忙人大明星,您终于肯露面啦。”李叔还是老样子,见到骆一航就喜欢阴阳怪气。

    骆一航抱拳拱手,“没您忙。”

    李叔直接应了,“确实,我这把老骨头啊,都快被你小子折腾散咯,唉,造孽啊。”

    看得出来,李叔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眼珠子通红,额头上的皱纹都深了,精神萎靡啊。

    这样哪行啊,五十八岁正是闯荡的时候,哪能如此懈怠。

    得给他提提气,打起精神好好干活啊。

    所以,骆一航提起一件事,“庞老先生和他爱人今年春天开了一片菜园子您知不知道?”

    说起庞老,李叔一下子就精神了,开心的说道:“我还真没听说,他们两口子还能开菜园子?大么?弄了几亩地?就他们俩人?”

    开春的时候李叔已经在青海这里了,他们这行应该是有纪律,他还真不知道。

    这一串的问题啊,骆一航都不知道从哪儿答。

    那就一个一个答呗。

    “还几亩?庞老那个身体您又不是不知道,就弄了三分田,种了一垄茄子,一垄黄瓜,一垄辣椒,还有一垄韭菜。”

    “就是他们老两口弄的,没让别人帮忙。自己偷着就把活给干了。”

    李叔一听,更高兴了,“他俩种的咋样?长出茄子了吧,庞老哥从年轻时候就喜欢吃茄子,过油茄子,油越足越好啊。”

    骆一航撇撇嘴,摊摊手,“我这辈子,就没见过种菜能种的这么惨的,那真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有一根算一根,全都长得歪七扭八,枝枯叶烂,草长得比韭菜还高。”

    “茄子长是长出来了,长茄子,还没手指头长,大肚子小屁股,还有打着螺旋的茄子您敢信。”

    “在我那啊,把菜种成这样,他们老两口实在太牛了!”

    骆一航说着,狠狠的挑起两根大拇指。

    “哈哈哈哈哈~~”给李叔乐的啊,上气不接下气,“他俩~~哈哈哈哈~~他俩纯正的城里人,麦苗野草都分不清,他俩种菜,能长出来就算胜利。”

    骆一航点点头,“确实,他俩还挺高兴,天天去菜地忙活,庞老先生刨坑,庞夫人栽苗,除了把长出来的韭菜认成杂草,拔了好多韭菜把真杂草留下了之外,没出什么大纰漏……吧。”

    “哈哈哈哈哈~~”李叔乐的啊,眼泪都流出来了,“庞老哥还……还能刨土啦?”

    “是啊。”骆一航答应道,“最开始翻地都是庞老先生自己干的,抡着锄头一点一点刨的,三分菜地干了得有十几天。”

    “好,好啊~~”李叔笑着,乐着,抹了抹眼角。

    也不知是在笑,还是在哭。

    骆一航一看,妥了,拿捏住了他的“软肋”。

    这位庞老先生,具体身份不知道,但和李叔的关系,应该是老领导、老大哥、战友这种,关系很亲,还带着些崇拜,敬重。

    现在又多了些心疼。

    李叔之前提起过的,年轻时候多棒的一条汉子,负重二十公里越野跑下来跟没事人似的。

    可惜,可叹,退休之后得了脑血栓,腿脚都不利索了,走路都得拄拐棍,还只能走个五十米,再长就迈不开步了。

    那腿细的,一只手都能攥过来。

    庞老先生七十多岁,身量很高,骨架很大,刚来的时候精瘦,但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身体很壮。

    刚来的时候坐着轮椅,让他夫人推着,自己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