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1979黄金时代 > 第1068章 时时刻刻

第1068章 时时刻刻(1/2)

    索蕾娜是一个组织的头头。

    她加入组织好多年了,初衷是想远离家暴酗酒的丈夫,想找个地方抱团取暖,后来真的成功了。这让她意识到组织的好处,全身心投入进来,又慢慢混成了领导者。

    而随着成员越来越多,她发现自己可以利用组织交换资源……赚钱?NO!那太俗了,是交换资源!没有资源,活动怎么展开?抗议怎么进行?

    晚上,酒店内,她正给大家布置任务。

    “我们这次很简单,就是为一部电影摇旗呐喊。明天去看电影,看完起立鼓掌,不用在意别人,我们鼓自己的。然后散场的时候,与主创拥抱,一定要每个人都拥抱,说几句备受激励的话。”

    “懂懂,这活以前干过。”

    “我们只出30个人够么?”有人问。

    “还有别的组织参与!”

    “那需要冲锋陷阵么?”

    “要的要的,事成之后,每人500美金打底!”

    “哇哦,这次可真大方。”

    索蕾娜不会说自己拿了多少钱,她们干这种活已经轻车熟路。

    政客需要选票、资源需要倾斜、传媒需要热点、资本家需要市场、普通人需要精神寄托、连女明星都需要标新立异……总之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自己这等组织是越来越有用。

    …………

    次日,风和日丽。

    连威尼斯河道的臭味都消散了不少。

    《时时刻刻》的放映地在帕拉比耶纳莱宫,有一个超大的厅,能容纳1700名观众。一干人早早赶到这里,迎接各路人马。

    港台媒体、侯孝贤等人、欧洲媒体、美国记者一连串的往里进,美国记者还有相熟的,跟陈奇打招呼。

    “葛教授!欢迎欢迎!”

    那位汉学家葛浩文也来了,还领着几个人,介绍道:“这几位都是欧洲研究萧红的学者,我们一年来开了好多研讨会,萧红作品的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意大利版能够发行,他们帮了不少忙。”

    “幸会幸会,感激不尽!”

    陈奇连忙握手,这群人的能量也不容小觑。

    随后,谢晋西装笔挺的亮相了,与众人热情拥抱,小声嘀咕一句:“有个意大利评委是贝托鲁奇的好朋友,对你意见很大。”

    “阿瓦蒂?”陈奇回忆了一下评审团名单。

    谢晋没言语,拍了拍他,自己去坐了。跟着评审团主席安德烈也露面,中苏关系刚刚正常化,于情于理他也得来捧场。

    那个希腊女评委艾莲妮、法国女评委梅拉托自然到场支持,意外的是,俩美国评委也来了。

    其中一个叫约翰兰迪斯,拍过不少高票房的商业片,比如《福禄双霸天》《美国狼人在伦敦》《阴阳魔界》等等,与陈奇在好莱坞派对上见过几次,大笑道:“哈哈!陈,这次轮到我审判你的作品了!”

    “那你可得手下留情,回到洛杉矶我们喝一杯。”

    这么一算,十人评审团,今天来了六个。哎呀!来威尼斯就像回到家一样。但陈奇不敢掉以轻心,眼下国家在海外的舆论环境不太好,必须要100%成功率。

    观众也陆陆续续入场,记者们粗略一瞧,咦?上座率这么高?女观众还那么多?

    不过转念一想,《时时刻刻》宣传的就是女性电影,情理之中。

    随着灯光暗下,银幕亮起,电影开始放映。

    …………

    《时时刻刻》英文名叫《The Hours》。

    既指生命中的时刻、瞬间,也与剧情有关。原版是讲20年代、40年代、2001年的三个女人,在各自的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

    妮可基德曼演一个英国作家伍尔芙,她被抑郁症折磨许久,丈夫非常爱她,但她觉得死亡才是解脱,也不想再拖累丈夫,在这一天告别了爱人,投河自杀。

    朱利安摩尔演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主妇,有个儿子,身怀二胎,一直郁郁寡欢。她不喜欢主妇的生活,渴望实现自我,而且她有同性恋倾向,在40年代是绝对不允许的。

    在这一天,她跑到一家小旅馆里企图自杀,但最后关头改变主意:她要把二胎生下来,再离家出走。

    梅丽尔斯特里普演一个出版社的编辑,她年轻时与一个诗人谈恋爱,结果诗人出柜与男的搞在一起。女编辑可能受此影响,也找了个女朋友。

    诗人得了艾滋病,女编辑出于情义一直照顾他,二人互相折腾,这天诗人绝望的自杀了。当天晚上,已经变老的朱利安摩尔来找她,原来这个诗人就是当年被抛弃的儿子。

    她扔掉了作为母亲的责任,去追寻自己渴望的自由,二人做了一番讨论,后悔么?不后悔么?巴拉巴拉。

    诗人死了,女编辑也解脱了,好好开始生活。

    每个人的故事都很简单,但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剧情剪的支离破碎,再穿插起来,辅以大量的空镜和隐喻镜头,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