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都重生了谁考公务员啊 > 第468章、向阳花开,艺术已成!

第468章、向阳花开,艺术已成!(4/5)


    李军对陈着的印象也不错,这主要体现在陈着朴素的穿搭上,这是一个做实事的人。

    李主任。

    这时,许宁副校长说道:让他们忙着,我们去办公室里坐坐吧。

    李军是带队采访的领导没错,但是具体负责采访的是三个下属。

    这就巡视组进驻某国企,带队领导并不会查账,而是由下面的人慢慢翻账本。

    那领导做什么?

    和国企那些头头聊聊生活,谈谈人生,听听行业发展,讲讲个人艰辛。

    要是没查出什么问题,皆大欢喜,不过一旦出现原则性事故,刚才的称兄道弟立刻作废,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

    这次的采访也是一样,李军看似不参与具体的访问过程,最后定稿前还是会拿给他审阅一遍。

    于是,原来熙熙攘攘的会议室里,呼啦啦的几乎全部走光了,只留下陈着、袁宇、段新杰、程迎梅,还有两个学生处的老师在外面听候差遣。

    袁宇和段新杰主要负责灯光和摄影,采访的人是程迎梅。

    她带着一副眼镜,金丝边的看起来有点严肃,短发垂肩,肤色比较白。

    不如邓栀漂亮,但是都有一种工作女强人的风范,

    等到灯光摄像全部调好,陈着出道以来档次最高一次的专访便开始了。

    大概两个小时后,在许校长办公室里饮茶的李军接到电话,程迎梅表示采访已经结束。

    谢谢许校和舒院长的招待。

    李军喝完最后一杯茶,这就准备告辞。

    中午在食堂里吃顿便饭吧。

    舒原挽留道:正好罗校上午的会也开完了,他能够赶过来。

    实际罗骏校长上午没那么忙,但是除非广东分社的社长亲自带队,不然许副校长出面,这已经是一种高规格的接待了。

    我们回去还得审核,尽量明天就把采访内容发出来。

    李军客套的拒绝了。

    舒原也没有强求,刚才喝茶的时候就感觉到了,这位新闻中心主任很有原则和纪律性,不该说的一句都不透露。

    新华社旗下有很多影响力非常大的媒体刊物,比如说《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半月谈》等等。

    就连打听采访内容会在哪里刊登,李军都打个哈哈遮掩过去了,现在把罗校长搬出来了,人家依然不肯留下吃饭,估计就是公事公办了。

    李军和程迎梅他们离开后,尽管舒院长也有些七上八下,不过他还是很相信陈着,叉着腰说道:大方向上,上面摆明了是要树立陈着这个在校创业大学生的榜样和标杆作用,所以不用太担心。

    这个我知道,只是李主任不偏不倚,我们也使不上力。

    许宁叹了口气:所以这根标杆立的有多高,还得看陈着采访时发挥的怎么样了。

    《参考消息》创刊于1937年,它的历史比新中国还要长,并且当时只有党内一定级别的干部才能阅读,其意义是中国人看中国和中国人看世界。

    后来,在1985年的时候,《参考消息》转为所有老百姓都可以订阅,于是马上成为国内订阅量最大的报刊。

    当然了,这可能是体制内所有单位都必定的原因,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政治上的权威性,它所刊登的内容,直到2025年都具备一定的风向标意义。

    就在陈着接受完采访的第二天,8点准时开售的《参考消息》上,出现了这样一则消息。

    《中大陈着:向阳花开映赤诚》

    这就是《参考消息》的标题格式,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排比。

    不过乍看也有点没头没脑,陈着一个大学生,怎么整得好像是万里长征后的感想?

    当然照片拍的挺好,陈着一袭白色短袖,胸前映着中大logo,嘴角吩着微笑,温和的正视前方。

    他就好像知道,中国社会最喜欢什么样的年轻人,既不是西装革履的精英,也不是吊儿郎当的混子,就是这种看起来彬彬有礼的读书人。

    此时,中大校长罗骏、副校长许宁、岭院院长舒原,还有粤东省市一些领导,还有省外的一些领导·他们都在读看这篇文章。

    文章前半部分,先是介绍陈着的身份背景,还有他曾经和当前的作为。

    这算是一个帽子,就像论文最前面的那段导言,接下来就是正式的采访内容了。

    罗骏校长不自觉的调整下坐姿,继续看下去。

    第一问:陈着你好,溯回是你去年创立的企业,那时你才刚上大学,我们都想知道,

    到底什么样的契机或者想法,让你在大一时就进行创业呢?

    陈着:我平时没有什么爱好,就是比较喜欢看新闻,我们国家十一五的规划中,

    打算着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支持大学生就业取向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我们省也早早出台了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所以就萌生了这个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