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
毕竟万一他们最后扛不住,家族的产业真的被密特朗国有化了,他们的家族财富,必须有一个避险的区域。
跟Victor合作,把一部分家族财富扩散到亚洲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想法,尤其是这个人,本身还是个金融天才。
这样看下来,弗兰克死得其所啊!
“彼得,给弗兰克一个体面吧!”
马塞尔最终长叹一声,为了家族的利益,弗兰克还是体面的走吧!
“当然,这一点上,我想我们需要跟Victor沟通一下,按照东方的文化,他们管这个,叫做投名状,算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友谊的展示。”
“而且弗兰克毕竟是国会议员,这也关系到,我们法国的面子。”
彼得在这件事上,并不会跟马塞尔唱反调。
罗斯柴尔德想要跟Victor合作,但是不代表着他们要一味地讨好Victor。
否则,罗家早就派人跟Victor接触了,何必等到现在。
他们等到弗兰克这个契机,等的就是一个先给李长河送人情的机会,以此在后续的谈判中,换取更大的利益。
两天的时间,李长河几乎没有做别的事情,一直都在看报纸。
从最开始的经济时报,到后面的政治评论报,甚至英法等国家的一些知名大报,李长河快速阅读了很多,也由此,对于欧洲此刻的处境更加清晰了。
现在的苏连,勋章元首还没挂,苏联还处在它辉煌巅峰的尾巴上,也就是说,它对欧洲的威慑和压迫力依然没有变化。
而在这种背景下,密特朗的国有化改革,在李长河看来,突然间有了些其他的韵味。
世界是联动的,法国国内的问题绝不单纯的是国内的经济问题,它一定是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参与而产生的结果和导向。
想到这些,再结合前世脑海中的一些历史资料,李长河心里忽然间有了几分更清晰的认知。
抛开米国不谈,欧洲在八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前中期跟国内的关系缓和,除了苏联的因素之外,显然还有着他们自己内部的因素。
他们之中的掌权阶级压力巨大,逼得他们不得不跟东大交好,而等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苏联崩塌迹象开始浮现的时候,这帮人的态度就变了。
所以现在的欧洲很多人,算是内忧外患?
想到这里,李长河的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既然这样,那他可就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