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四百一十二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

第四百一十二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应该改元(4/5)

    李瑄准备让辛云京在南海郡建立南海都督府,为南方最大的一支军队,拥兵三万。

    分别驻扎在南海郡、交趾、南郡、潮阳郡、始兴郡。

    其中南海郡最多,有三千骑兵,两千步兵,五千水师。

    岭南想要发展,只能等变革以后,从南海郡开始。

    翌日。

    冬日暖阳,清明澄澈,天空像是初生婴儿脸蛋一样,纯洁无瑕。

    整个长安,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天策卫、金吾卫,在城中两市,戒备森严。

    城外的凤翔军、安西军、北庭军也严阵以待。

    两市胡商听说天将军要被立为储君后,肃然起敬。

    那个威名赫赫的男子,果然获得最高权力。

    大唐虽刚经过叛乱,但似乎变得更加强大,一切皆因有李瑄这个定海神针。

    太极宫中,鼓乐齐鸣。

    太极宫前的广场上,左面是羽林仪仗,右面是龙武军士。

    飞龙禁军的仪仗马匹,清一色为白色,它们无比乖巧,不鸣不叫。

    宦官、宫女,乐师,更在其后。

    在长安九品以上官吏、散官、勋爵,包括致仕老臣都来到太极宫,参加大典。

    甚至李适之也以陇西郡王的身份参加。

    百官无不向李适之行礼。

    人们知道,一旦李瑄继承皇位,即便李隆基暂为太上皇,也是虚假的太上皇。

    能让人尊敬的,只有李适之。

    当然,为防止刺头闹事,使大典不能圆满进行,如苗晋卿、裴冕之流,提前请他们到甘露殿喝茶。

    广场的最前方,诸王身着礼服,终于出了兴庆宫。

    父皇要立太子,但不立自己的儿子。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有的亲王还好,知道自己本就是咸鱼,不可能有机会。

    但忠王李亨的脸相当精彩,憋屈大半辈子,面对李林甫、杨国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赔了夫人又折兵。

    到头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废黜。

    古往今来,有他这么窝囊的太子吗?

    最悲哀的是,他连血溅五步的能力都没有。

    也没有大喊“冤枉”的勇气。

    唯有寿王李琩心中痛快,娇妻被父亲抢走,是个男人都无法忍受。

    夜半宴归更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更难以忍受的是他还得被迫参加一次次大宴,与昔日的妻子相见。

    李琩的母亲武惠妃曾为李琩扫平障碍,使他距离太子仅一步之遥。

    接下来,李琩经历人生的过山车。

    母亲病死,与太子位置失之交臂,妻子被抢。

    但他敢怒不敢言,只能装成绿头乌龟,生怕被李隆基处死。

    反正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能看到李隆基遭受报应,是他最近几年最快乐的时光。

    在另一侧的大臣们,素质就比较高了。

    李岘作为宰相,引领全场。

    凡李瑄的心腹,必然遵从李瑄的意志。

    一部分跟随李瑄的官吏,不支持,不反对。他们只是想跟随李瑄一起中兴大唐。

    也有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者。

    他们要眼睁睁地看着长安上方更换太阳。

    “陛下至……”

    “秦王至……”

    在无数官吏、权贵交织复杂心思的时候,赞礼官高声呼唱。

    李瑄扶着李隆基从太极殿走出,逐渐来到文武百官、王公贵族的视野之中。

    许久未见李隆基,他更加苍老,满头银发如雪一样。

    李瑄则已更换好太子华服,头戴冕旒,步伐沉稳,气度不凡。

    这不似一个储君,倒像是睥睨天下的君王。

    “拜见陛下,拜见秦王……”

    众人向李瑄和李隆基行大礼。

    李隆基看到无数臣子、儿孙向他拜见,深色激动。

    这是他想要的,那种君临天下的感觉又回来了。

    “诸卿平身!”

    李隆基抬手让文武百官起身,又有两行热泪留下。

    恐怕要永远失去了。

    “宣圣人诏书!”

    司礼官大声喊道,开始宣读拜太子的正式诏书。

    高力士已经读不动了,诏书由一名年轻宦官宣读,他面对百官王公,一字一句,声如洪钟:

    朕承天序,君临万邦,思弘至道,以昌景祚。储贰之重,关乎社稷,必择贤明,以继大统。

    秦王李瑄虽非朕子,然如至亲,文治武功,亘古未有……

    今特颁诏,立秦王李瑄为皇太子……诸王公卿士,咸宜知悉,同心辅佐,共保皇家之盛业,永固大唐之根基!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诏书宣告完毕,台下寂静,无人出声阻拦。

    即便不服的忠王,以及一样大臣,也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