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八十七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监官吏,斩杨国忠、五杨

第三百八十七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监官吏,斩杨国忠、五杨(3/6)

拆迁五杨、安禄山、杨玉环、李林甫等诸宦官的府邸。用拆下的石块、木材,兴建民宅、工坊。

    李瑄又将科举的权力,还给礼部,他准备提拔未归京的赵奉章为礼部尚书。

    赵奉章公正,不会弄出徇私舞弊的事情。

    李瑄将刘宴从陇右召回,任中书侍郎,将杨绾召会,任黄门侍郎。

    中书令和侍中暂不设,以中书侍郎暂管中书省,以黄门侍郎暂管门下省。

    当初效忠李瑄的杨慎矜、杨璹等大臣已经在天宝年间病逝。

    在权力未稳的时候,李瑄只会任命听从他的人为公卿大臣。

    户部尚书的位置,李瑄准备交给韦见素。

    兵部尚书为封常清。

    李瑄召高适和岑参为兵部侍郎,辅佐封常清。

    杜琎和萧华为礼部侍郎。

    刘眺为户部侍郎。

    召王昌龄为工部侍郎。

    王玙和上官青为刑部侍郎。

    召张镐为吏部侍郎。

    完成六部的根基,再提拔一些李瑄认为有能力,品德良好的旧属为郎中、员外郎。

    同时,李瑄让岳父裴泛为大理寺卿,判刑事。

    令李峘为司农卿,负责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

    令吕堙为太府卿,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物资官吏。

    令兄长李霅为宗正卿,负责皇室事务和宗庙。

    他让颜真卿主持安西、北庭政务,兼任鸿胪卿。

    令亲信刘单,兼任卫尉卿。

    以姜度为太常卿。

    以兄长李季卿为太仆卿。

    九寺之中,除大理寺、太府、卫尉、司农、鸿胪以外,其他大都是为皇室服务,在皇帝无实权的情况下,没什么份量,所以李瑄让他能力不太突出的兄长担任。

    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军器监,李瑄提拔李华、李栖筠、李琚、魏少游、王维等人,其中王维为国子监。

    他要不愿意担任,李瑄会任命王维为秘书监,继续半隐半官。

    至于御史大夫的位置,李瑄暂时不设,他以颜杲卿为御史中丞,主持御史台事,提拔英俊,监察百官。

    以六部尚书、侍郎为例子,都兼任天策府官职。

    天策府长史为从三品,李瑄准备让李岘兼任。

    另一个从三品的官职为天策府司马,李瑄以心仪的李泌兼任。

    其他府从事中郎、军谘祭酒、主簿、诸曹参军事等,也由亲信官吏兼任。

    完全形成以李瑄为核心的整治框架,将一些不听命的老臣调到闲职、不重要的职务上,如诸寺少卿等,要么直接使其罢官养老。

    攘外必先安内,他要向西征战,必须政事稳固。

    他现在屁股还未坐稳,最担心的是他出征的时候,一帮老臣在后背捣乱,还权李隆基。

    这种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在这种情况下,李瑄只能相信亲信。

    哪怕离开长安,也会让罗兴率领一万天策卫留下,以防宵小之徒。

    但李瑄任命官吏的事情,在赵奉章、杜琎、颜杲卿回来之前,不会向长安公布。

    当然,李瑄也留下一些侍郎的高官,为内心矛盾,还未投靠他的大臣准备,有的大臣才干不俗,李瑄颇为欣赏。

    一直到深夜,李瑄才离开太极宫,前往秦王府。

    原本的天水王府,已改为秦王府。

    他没有选择更大的宅院,能容纳数百人的秦王府对李瑄足矣。

    整个道政坊都因为秦王府蓬荜生辉。

    同时,戒备也更森严。

    秦王府周围的几座府邸,都被李瑄买下,作为天策卫士卒的居住地,拱卫秦王府。

    翌日。

    天还未亮,长安城各坊市张贴告示,敲锣打鼓,声势浩大。

    无数百姓汇集而来。

    “小相公封秦王了,还担任尚书令,兼天策上将,天下兵马大元帅。”

    西市,一名识字的商贩向周围说道。

    “我只听过中书令,没听说过尚书令,那是宰相吗?”

    旁边一名百姓疑惑。百姓更喜欢李瑄当宰相。

    “告示上说中书令已经从右相改回来,不再为宰相,尚书令才是第一宰相。”

    又有文人回答道。

    只有懂得政治的文人,才明白这几个官职的份量。

    长安真要变天了!

    “七郎再次拜相,国家有救了!”

    但百姓可不管这些,他们皆手舞足蹈,迅速将这个消息传给亲朋好友。

    王公贵族在昨天就已得到这则消息,他们内心不忿,又不得不接受。

    谁都明白,李瑄新主长安,会杀鸡儆猴。精明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第一个跳出来。

    这一日,整个长安都陷入欢喜鼓舞中。

    秦王李世民是从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