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七十六章 九层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第三百七十六章 九层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4/5)

一时的,等天下义兵勤王,就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正所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李贼和安贼不得人心,他们不会有好下场。”

    杨国忠相比李隆基,言语稍显平静。

    他求见李隆基之前,就有自己的计划。

    “国忠有什么想说的。”

    李隆基急问。

    “圣人可以离开长安入蜀,在蜀地主持大局。”

    杨国忠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已经忘记前两天他才在朝堂上言“天子不能御驾亲征”。

    或许逃跑只是为保存实力,和之前的话并不矛盾。

    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他觉得在剑南,更容易掌握权势。

    “那不是弃长安和百姓而逃吗?自古有抛弃都城的皇帝吗?”

    李隆基惊望杨国忠,言语充满质疑。

    “圣人非抛弃都城百姓,而是权宜之计。您要不离开,正中李贼和安贼下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只要有几百个壮士扼守道路,即便是千军万马也不得过。您在蜀地指挥天下,待收复长安,再班师回朝。”

    杨国忠说着说着,两行热泪流出:“现形势迫在眉睫,臣知圣人不惧死亡,但圣人要为苍生考虑。如果您与长安共存亡,谁能拯救天下吗?”

    他知道李隆基死鸭子嘴死硬,故意给李隆基一个台阶下。

    李隆基一听生啊,死啊的,心惊胆战。

    他敢御驾亲征,但不敢面对死亡。

    如果是平民百姓,老病的时候,或许能坦然面对死亡。

    但越有权势的人,越害怕死亡,不存在活够了,享乐够了。

    权力的滋味,深入骨髓。

    李隆基就是不愿放下权力,不想死的人。

    “为苍生,我只能暂避蜀地。”

    李隆基叹口气。

    “圣人只能带少部分人离开,否则整个长安会乱,圣人就会有危险。”

    杨国忠又向李隆基提醒道,将一些准备事宜告诉李隆基。

    李隆基点了点头。

    岌岌可危,他没有时间准备。

    做出这个决定十分困难!

    当天,李隆基下令封锁潼关失守的消息,并令人点燃骊山烽火,给长安王公大臣一种错觉。

    翌日一早,李隆基到勤政务本楼召见群臣。

    他再次表达自己要御驾亲征。

    杨国忠没有阻拦,君臣唱双簧。

    李隆基怕文武大臣不信,他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

    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让宦官冯神威掌管宫殿的钥匙。

    种种布置,使朝野以为圣人开赴潼关,与叛军决一死战。

    百姓们盼望圣人御驾亲征,大杀四方。

    随后,李隆基骗文武百官说仪王李璲要到剑南任剑南节度使,令剑南道开始各种物资的筹备工作。

    做完这一切,李隆基没有再回兴庆宫,而是悄悄从夹城移居至大明宫。

    他的亲信宦官,暗地里通知一些王公大臣、太子、皇子皇孙到大明宫居住。

    不能打草惊蛇。

    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等赫然在其中,她们连夜收拾金银细软。

    要不是豪宅长在地上,她们会把豪宅也抗走。

    她们的大张旗鼓,使一些有识之士产生忧虑。

    至于宫外的妃子公主,李隆基不管不顾。

    同时,李隆基让高力士传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让他召集长安的龙武禁军,还在一小部分飞龙禁军,共三千人,又将马厩剩下的上千匹战马全部调出,护送天子行驾入蜀地。

    “果然呐!果然!”

    大明宫中,李亨得知潼关陷落、李贼逼近后,陡然明白李隆基为何会如此布置。

    这是要逃命啊!

    “圣人弃百姓于不顾,丢弃都城,尽丧军民之心,殿下的机会已至。”

    宦官李静忠在李亨一旁说道。

    李静忠现在还未改名为“李辅国”,他虽然长得初具人形,但是李亨最信任的宦官。

    李亨不止一次夸赞李静忠能随机应变,有绝世才干。

    “我哪有机会,剑南是杨国忠的地盘。到那里我要死无葬身之地。”

    李亨害怕,不想去剑南。

    他没有一点兵权在手,在李隆基身边如芒刺在背。

    “机会在陈玄礼那里,请让老奴去拜见陈玄礼。”

    李静忠向李亨说道。

    “不行,陈玄礼侍奉父皇五十年,他忠心耿耿。”

    李亨知道想靠陈玄礼政变几乎不可能。

    “老奴不是这个意思。国家成今天这个样子,全是杨国忠和杨氏作祟。让陈玄礼帮殿下夺权肯定不行,但要是趁机除掉杨国忠,还是很有可能的。”

    李静忠向李亨回答道。

    “有道理,本宫当为天下除患,交给静忠去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