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安禄山称帝,哥舒翰出潼关,突袭长安

第三百七十三章 安禄山称帝,哥舒翰出潼关,突袭长安(5/5)

殊不知这件事情很快传到杨国忠的耳中。

    杨国忠以居安思危为理由,向李隆基申请招募三千精兵用以自卫,并且派遣剑南的将领统帅。

    众所周知,剑南系是杨国忠的亲信。

    杨国忠又招募了一万兵驻扎在灞上,派心腹杜乾运任主帅。

    这一下,立刻就把哥舒翰惹恼了。

    明眼人都知道驻扎在灞上的兵马是在针对他。

    哥舒翰可不是善茬,他一边上奏李隆基,将灞上的兵马交由他统帅,一边设计将杜乾运召到潼关的军营,将其斩杀。

    这把杨国忠吓得肝胆俱裂,立刻入宫。

    “圣人,哥舒翰没有经过您的命令,就将杜乾运杀死。我看他在潼关不动,是想等待李贼到来,里应外合啊!”

    勤政务本楼前,杨国忠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李隆基哭诉道。

    他再次以哥舒翰为李瑄旧部的消息提醒,使李隆基疑心越来越重。

    “监军说哥舒翰未有过大的异动,国忠是否多想了。”

    纵眉头皱起来,李隆基还是没打算处置哥舒翰。

    长安城中还有王难得、安思顺,但这两人李隆基也不敢用。

    “探马已经来报,叛军攻潼关不下,现在只有薄弱的兵力布置在陕郡。主力已经回援河北,或攻击洛阳南面。几千老弱病残,哥舒翰竟然不出兵,这一定是有异心。”

    “如今西面的危机更大,李贼随时可能渡过黄河。若只是坚守,两三万就足矣,我们十几万兵马在潼关,这是本末倒置啊!”

    杨国忠一通貌似有道理的分析后,李隆基相信杨国忠的话。

    当天,他派遣使者带领数十名羽林军到达潼关,向哥舒翰质问为何不出关进攻叛军?

    如果哥舒翰再言什么理由,一定会被使者处死。

    但哥舒翰看到羽林军后,机智的他明白李隆基要弄死他,遂立刻向使者表示他已经准备好一切,明日就出潼关大破叛军。

    见哥舒翰回答得干脆利落,特使只能回去向李隆基禀告。

    李隆基见哥舒翰出关,便留下哥舒翰一条性命,让他戴罪立功。

    历史改变,此时才三月三十日,李光弼刚攻破常山郡,使河北诸郡士气高涨。

    郭子仪刚出井陉,还未和李光弼会面分析局势。

    按照他们二人的策略,是让哥舒翰坚守潼关,他们率河东、陇右军剿灭河北余孽,直捣黄龙,安禄山必败无疑。

    否则潼关失守,长安就危险了。

    但他二人的策略注定难以到达长安。

    四月一日,哥舒翰下令彍骑、飞骑为主的士卒出潼关战斗。

    他在潼关的城头上,看着飘荡的三角军旗,旌旗猎猎作响,陷入回忆。

    他的父亲是安西副都护,母亲是于阗公主,前半生吃喝嫖赌,五毒俱全。直到父母去世,他还在挥霍。

    在长安浑浑噩噩的时候,连一个县尉都看不起他。

    他幡然醒悟,四十多岁的年纪,愤而从军,短短几年,承蒙恩帅看重,一路从郎将到节度使。

    现在想想,他最酣畅淋漓、意气风发的时候,不是当节度使,更不是现在。而是跟随李瑄在雪域高原驰骋的时候。

    战旗上仿佛映照着那时的倒影。

    再看下方数以万计的士卒,哥舒翰忍不住哭泣道。

    虽然知道凶多吉少,但他还是尽最大努力,将兵马驻扎在灵宝县的原野上,与叛军进行会战……

    ……

    早在三月份上旬的时候,李瑄在长安的探子,打探哥舒翰与杨国忠的争斗激烈,至三月二十日时,将消息传到李瑄耳中。

    李瑄之前猜测会和历史上一样潼关六月份被攻破。

    但思来想去,觉得哥舒翰八成会被杨国忠弄死。

    现在的哥舒翰比历史上的哥舒翰掌控的权势差太多,身边又没有自己的班底。

    再加上哥舒翰是他提拔的,李隆基不可能没有疑心。

    这让李瑄有一种脱离掌控的感觉。

    “乱了。我必须现在就突袭长安!”

    “哪怕李隆基没有离开长安,我也得把他挡在那里。”

    三月二十一日,李瑄下定决心,对长安进行突袭。

    以免让李隆基和李亨父子跑了。

    他们要没了,李瑄掌握权柄的难度要提升数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