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六十八章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第三百六十八章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2/5)

始至终,从未产生过谋反的野心。

    最信任,最倚重,他最骄傲的儿子即将谋反,让李适之感到迷茫。

    一时间,李适之脑子很乱,他不知道自己该想什么,该说什么!

    “阿郎,七郎是先勤王,再清君侧,以七郎的文韬武略,十拿九稳。”

    罗兴见老主人逐渐镇定,又为李适之倒一杯煮好的茶,缓缓说道。

    他必须说服李适之,使得李适之能在关键时脱身。让七郎无后顾之忧。

    “此为何意啊?”

    李适之喝一口茶水压了压惊后,抚了抚自己的胸口问道。

    走到这一步,他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李瑄是他的爱子,是他们这一宗的希望。

    他不可能去大义灭亲,去向李隆基检举儿子造反。

    不单单是父为子隐的春秋大义,而且李瑄一旦造反,他这个父亲和其他子女无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

    没有军权的李林甫只是被怀疑造反,看看他的后代,多么凄惨。

    更何况,李瑄即将实锤造反!

    至于李瑄造反是否会成功,又当如何。现在不是李适之所考虑的。

    李适之只想知道李瑄下一步要怎么做,有没有危险。

    他的子女们,又如何保全?

    “回阿郎,七郎料定今年安禄山必反。可借口征伐安禄山之口勤王入玉门关。接下来就将祸害国家的杨国忠、五杨等人铲除。”

    罗兴向李适之回答道。

    “单单是这样,将来不会有好下场。”

    李适之摇了摇头。

    一旦这么做,即便打败安禄山,李隆基也会找个时机将李瑄杀死。

    他们的圣人心胸可没那么宽广,一日杀三子的场景,李适之至今难忘。

    “七郎认为当今圣人老了,该退位去享福。七郎要当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

    罗兴低声向李适之说道。

    天策上将,正一品,位在三公之上,可开天策府!

    只有李世民得到过这个位置。

    当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的时候,就如曹操、王莽一样,彻底把握朝政,随时可以更换天子。

    李瑄的野心大得吓人。

    这是随时都可以再进一步的位置。

    “天策上将,节制天下兵马……”

    李适之喃喃自语,他想起自己的先祖李世民。

    从十二年前千里奔袭擒双可汗起,就有了李世民的影子。

    会不会呢?

    “宋国公,天水王走到这一步,为迫不得已。当今天下思变,然朝堂紊乱,圣人轻授权力,赏赐无有穷尽。”

    “常平新法监察不言,已成一张废纸,土地兼并无法遏制。上层奢靡无度,无数百姓沦为佃农。地方官吏已在郡县扎根,腐朽着大唐的根基。”

    “盛极必衰,唯有图变。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水王任宰相的时候,如果变法可成,天下会有数十百年的安定。变法失败的那一刻,就必须重整山河。狼子野心的安禄山叛变,是天水王掌权的最佳时机……”

    就在这时,李泌终于开口。

    他向李适之分析天下大事,认为想要拯救大唐,必须推倒重来,吸取以前的教训,制定新的规则,使天下苍生安居乐业。

    李泌曾与李瑄一起居住数年,他早已不是追求虚无缥缈长生不死的年纪。

    他有自己的大道。

    而李瑄的思想,对李泌的大道影响很深。

    李泌也为李瑄建言献策。

    李瑄在大非川之战大败吐蕃以后,李泌就逐渐猜到李瑄不甘寂寞的心思。

    因为李瑄明明是一个将领,却从未私下谈兵法,而是论家国大事。

    并多好抨击朝廷的策令,觉得天宝的大唐想回到往昔,难如登天。

    他们在湟水一起垂钓。

    李泌告诉李瑄“枉尺直寻”,不以小知而大直。

    意思是在拜相的时候,受一点小委屈,使得天下百姓、文人士子同情。

    从而使冒天下大不韪的时候,得到一批人的支持。

    那些狂热支持李瑄者,认为李瑄起兵是拯救苍生,迫不得已。

    是以,李瑄颁布他认为难以完成的新法,最终罢相。

    积累声望!

    从李瑄十二载秋回长安时,长安百姓高呼小相公就能看出李瑄拜相的成就。

    只要百姓认为李瑄掌权能改变天下,让他们丰衣足食,就会一步步水到渠成。

    李瑄胸中有沟壑,眼里存山河,李泌认定李瑄是真正心怀苍生的英雄,才会全力辅佐。

    “先生之言我也懂!一想到圣人的恩宠,我就惭愧。圣人不曾辜负我家!”

    木已成舟,李适之虽然会毫不犹豫站在李瑄身边,但想到门前四戟和圣人的恩宠,心里就难受。

    “但圣人辜负天下!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