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六十七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

第三百六十七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3/5)

郡主注定悲剧。

    但安庆宗也极为可怜,虽身居高位,但他根本不知道父亲要谋反。

    从一开始,他就是安禄山取得圣人信任的牺牲品。

    安禄山更宠爱次子安庆绪。

    杨国忠与安禄山矛盾已久,此次安禄山再次拒绝入长安后,他秘密派人围堵安禄山的豪宅。

    将安禄山的门客全部捉拿,并让御史台突袭审讯,但这些门客不清楚安禄山谋反的具体。

    恼羞成怒的杨国忠将安禄山的门客全部处死。

    并将安庆宗监视起来,意味着安庆宗再也无机会逃出长安。

    否则安禄山造反之前,他可以以踏青为由,出长安游玩,然后逃跑。

    哪怕安禄山不爱这个儿子,在起兵前也会通知一下。

    安禄山真正的眼线不是他在府邸的门客,而是潜伏在长安的富商刘骆谷。

    他第一时间派人传信府邸被杨国忠血洗,大郎也被禁军看护。

    安禄山非常愤怒。

    但七月份不是出兵的最佳时机。

    他在狗头军师高尚的建议下,奏书向圣人献上三千匹北地宝马,每匹马配两名马夫,由二十余名胡将率领士兵护送入长安,请求一路的郡县、关隘放行。

    这一组合,就是三千精锐骑兵,和三千劲卒。

    这虽然不足拿下长安。

    但绝对可以轻易突破洛阳,甚至潼关。

    这种出其不意,必然会让大唐崩塌。

    只要李隆基同意请求,他们以六千伪装的精兵为前锋,主力随后就到,事半功倍。

    边军!

    一下就触及到李隆基最敏感的神经。

    李隆基罕见地将杨国忠和一众大臣召入勤政务本楼中,思考对策。

    献马事件,使他心中仅剩的侥幸荡然无存。

    安禄山让他丢尽脸面,失去了天子的威严,他恨不得将安禄山千刀万剐。

    如果安禄山造反,是他执政历史中最大的污点。

    哪怕他认为有李瑄和众边将在,安禄山无法动摇大唐的根基。

    “启奏圣人,若是献马,由沿途郡县接收押送即可,何用一匹马两个马夫?安禄山以献马为借口,这是六千精锐边军,他们一定是安禄山造反的先锋军,想要拿下长安。”

    杨国忠冷汗直流,向李隆基分析道。

    “还用你说吗?都是你们这些大臣心胸狭窄,把那个胡儿给惹恼了。”

    李隆基对杨国忠大喝一声,他不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责怪杨国忠等大臣。

    安禄山的野心是怎么来的?

    谁纵容了安禄山?

    杨国忠看李隆基发怒,把头一缩。

    其他大臣也噤若寒蝉。

    早在开元后期,安禄山就因轻敌冒进,犯下死罪。

    张九龄力求将安禄山处死,以儆效尤。

    但当时李隆基和张九龄关系很差。再上听信安禄山的花言巧语,当即就赦免安禄山,让其将功折罪。

    无奈之下,张九龄只能道安禄山“面有逆相”,将来会谋反。

    又对另外一个宰相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让裴光庭帮忙劝谏。

    最终李隆基反过来讽刺张九龄以貌取人,妄断忠良。

    不论是张九龄想借口执行国法处死安禄山,还是真相人之术。

    如今一语成谶。

    安禄山已成李隆基的威胁,到这种地步,李隆基后悔没听张九龄的话。

    没有人一个大臣敢在李隆基伤口上撒盐,毕竟李隆基亲口说过“朕自保之,卿等勿虑”。

    “右相你说,该怎么做?”

    李隆基见一众大臣低头,他指名道姓杨国忠。

    “一定要拒绝安禄山献马的请求。安禄山在范阳,犹如虎入丛林,他让胡将代替汉将,证明军队尽被他掌握。当今应该想办法让安禄山回长安,再仔细调查。”

    杨国忠知道李隆基为了自己的自尊心不会承认过错。

    他也害怕安禄山谋反。

    因为三镇兵马皆在安禄山手中,河北河南无防备,对朝廷威胁巨大。

    杨国忠清楚如今南衙禁军已经成为废物,精锐的北衙禁军三十年前还能打一打。

    现在父传子、贵族子弟镀金的北衙禁军,最多只能平定一下土匪强盗。

    陈玄礼虽然一直在边军中挑选精锐为北衙禁军的队头。

    但少数的边军入北衙以后,就像小石子投入湖中,掀不起一点浪花。

    “有什么良策吗?”

    李隆基又问杨国忠。

    “圣人可外派使者,并亲自写书信安抚,召其十月份到华清宫温汤。”

    杨国忠思来想去,想出这个办法。

    长子结婚都不来,温汤会来吗?

    “也只有这样了!”

    李隆基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试着哄骗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