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禄山的哭泣,鼓角声前奏,天宝十四载

第三百六十四章 安禄山的哭泣,鼓角声前奏,天宝十四载(7/8)

松德赞逐渐长大,那不甘寂寞的灵魂终究觉醒。

    宠爱他的父亲尺带珠丹被天将军逮捕,囚禁在长安,使仇恨的种子从小被深埋于骨子里。

    赤松德赞做梦都想像是先祖松赞干布一样“年少杀死牦牛”,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杀入长安,将他的父亲救出来。

    玛祥·仲巴杰在吐蕃影响巨大,和历史上不同,此时的他和恩兰·达札路恭完全掌控朝政。

    赤松德赞一时无法亲政,但玛祥·仲巴杰决定顺从赤松德赞,给唐军使绊子。

    并且玛祥·仲巴杰也出于战略考虑,不想让大唐灭掉南诏。

    如果没有南诏,大唐可以随时从南诏方向出兵,进入雪域高原中,这不是玛祥·仲巴杰想要看到的。

    于是他对杨国忠的命令阳奉阴违,派遣使者秘密出使南诏,向阁罗凤表示,他们会向南诏西面边境陈兵,但不会攻击,让阁罗凤尽管去对付唐军。

    并声称没有天将军的唐军,如同没有牙齿的老虎,不足为虑。

    南诏的总兵力并不多,如果大唐与吐蕃同时进攻,就算唐军是头猪,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赢下来。

    阁罗凤正焦头烂额,他得知玛祥·仲巴杰的消息以后,大喜过望。

    他别无选择,在这紧要关头选择相信吐蕃。

    阁罗凤继承他父亲皮逻阁的优良能力,并有过之而无及,更善于征战。

    战斗一开始的时候,阁罗凤采取诱敌深入计策,以接连小败使唐军主将李宓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不顾其他援军的消息,率领主力长驱直入。

    最终,唐军两路兵马皆被引至南诏都城大和城后,阁罗凤凭借坚城闭而不战。

    唐军长途跋涉,粮草不支,又遭受瘴疫之苦,水土不服,接连不断地病倒在这块土地上。

    以至于开战的时候,唐军战斗力所剩无几。

    实际上,阁罗凤还藏有不少援军。

    他见唐军强弩之末,援军和都城中的兵马一起杀出,唐军毫无反抗之力。

    这一次,比第一次南征更惨。

    数万大军,全军覆没。两京地区无数家庭将迎来丧失丈夫、儿子、父亲的痛苦,应了杜甫“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预言。

    刚好在大雨停下的时候,杨国忠得到剑南传递的消息。

    这则消息,如晴天霹雳。

    关中地区赈灾还未有头绪,而剑南一场大败,足以让他声誉扫地。

    他在豪宅中无能狂怒,骂李宓无能,骂玛祥·仲巴杰想要背叛大唐。

    为什么在大战的时候,不见吐蕃铁骑出现?

    杨国忠传书至吐蕃,向玛祥·仲巴杰质问的同时,下令监视剑南到长安的驿站。

    不要将大败的消息传到长安。

    没过几天,杨国忠换了一番脸庞,拜见兴庆宫中纸醉金迷的李隆基。

    他伪造一份“贺表”,表示此战大胜,歼灭敌人过万,使南诏不得不退守回都城大和城防御。

    但无奈唐军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未能灭掉南诏。

    不过杨国忠向李隆基保证,下一次南征,必然将南诏灭亡。

    至于吐蕃那里,不论如何,杨国忠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李隆基听说胜利了,但没有灭国,没有多大喜悦。只是奖励杨国忠一千匹绸缎,一百件金器,一万贯钱,让他自己去准备吧。

    由于李瑄灭大国之举,开疆拓土,屡屡大战完胜,使李隆基对这种强度的战斗,提不起太大兴趣。

    在李隆基看来,南诏只是南蛮小国,杀敌一万,在他辉煌的履历中毫不起眼。

    纸终究包不住火,杨国忠想要瞒天过海岂是那么容易。

    没过多久,南征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遍长安。

    关中百姓嚎啕大哭,刚经历百年难遇的水灾,又见丧亲之痛。

    再加上缺少粮食,忍饥挨饿。百姓的戾气和怨气,在这一年,无限提高。

    时间刚跨入天宝十三载的冬天,长安发生一件大事。

    杨玉环的八姐秦国夫人在前往华清宫前,病死在家中,结束罪恶的一生。

    或许,在这个时候死亡的秦国夫人,是五杨中最幸运的……

    杨玉环与姐姐们关系一向很好,这使她伤心欲绝。

    加上对李瑄的思念,又无尽的孤独在身,此时的杨玉环满面憔悴,如风中的花朵一样,让人怜惜。

    在凄冷的宫殿中,每每独自静坐。

    凝望那皎皎明月,不时出神。

    有时候在不经意间,脸上布满泪痕。

    她不在喜欢盛开的鲜花,而更喜欢落花,喜欢铁花,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

    李隆基认为他的玉环娘子无法承受秦国夫人死亡的打击才会如此,因此对杨玉环更加怜惜。

    害怕杨玉环再因为兄弟姐妹的事情而难过,李隆基对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铦、杨琦更为纵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