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天宝十三载

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天宝十三载(2/5)

 再过一日,李隆基准备启程前往华清宫,进行属于他的“冬眠”。

    这一个冬天,华清宫的朝堂都会落满灰尘。

    而李瑄也打算明日就出发回龟兹。

    车神塞、李嗣业等将早已在十天前,便快马先行一步,回西域整训军队。

    李瑄后面要与家人同行,会慢许多。

    长安的百姓知道李瑄要离开,非常难过,有志之士常常扼腕叹息……

    在前往华清宫的前一日,李隆基按照惯例,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吏,举行大宴。

    下次饮酒,就要到华清宫了。

    在宴会上,李瑄再一次与李岘、裴遵庆、韦见素等官吏谈论。

    没有什么国家大策,也没有什么新法,更没有当前的危患,只是交谈一些不着边际的客套话。

    与群臣问候没多久,李隆基召李瑄到御座前。

    “七郎明日将要西去建功,我赐给你这杯酒,希望来年七郎能旗开得胜。”

    李隆基亲自为李瑄倒一杯酒,并拿起酒杯交到李瑄手中。

    他很看重接下来的战争!

    “臣谢圣人。”

    李瑄拿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七郎不要担心将来没有勋爵加身,谁说我大唐不能像汉朝一样出现万户侯呢?”

    李隆基看着李瑄饮尽酒后,缓缓说道。

    李隆基口中的万户侯,自然指的是实封。

    大唐的爵位,包括亲王,都是虚封。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意义。

    一般亲王、公主都会加一定数量的实封,但不超过千户。

    而当前李瑄的实封已经三千户。

    李隆基这是想用“万户侯”激励李瑄。

    须知李瑄郡王的虚封才五千户。

    如果将来一个虚封五千户的郡王,得实封万户。

    那比亲王还要亲王。

    或许李隆基不会考虑那个时候的后果,李瑄也不会等待那一刻的来临。

    他只能用神色激动的拜谢,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让李隆基放心。

    “启禀圣人,臣离开长安之前,有一事相请。”

    李瑄在李隆基喝酒尽兴的时候,向他说道。

    “七郎但说无妨!”

    李隆基让李瑄直说。

    “回圣人,臣认为龙标尉王昌龄有不可多得的才干,决定要他担任安西节度使的判官,请圣人恩准。”

    李瑄知道安史之乱刚开始的时候,王昌龄被闾丘晓杀害。

    乱世没有法典,地方郡守权力大增,闾丘晓杀害王昌龄的原因,竟只是因为嫉妒王昌龄的诗才和名气。

    李瑄不想这种悲剧重现,准备将王昌龄调走。

    如果按照历史来说,此时的王昌龄已经完成他人生中大部分创作。

    但李瑄有理由相信,王昌龄若能顺其自然的活着,一定能创造更多经典的诗篇。

    “这都是小事。”

    李隆基闻言,让侍者传杨国忠来到御座前。

    王昌龄的诗大名鼎鼎,李隆基多有耳闻。

    他以为同为诗人的李瑄,对王昌龄惺惺相惜。

    “国忠啊!宴会结束后,召王昌龄回长安,然后到安西任判官,封王昌龄一个四品官标榜身份。”

    杨国忠走上前后,李隆基向他吩咐道。

    “臣遵旨!”

    杨国忠看了李瑄一眼,知道召回王昌龄是李瑄的主意。

    对杨国忠来说,王昌龄无关紧要,只要不在长安捣乱就行。

    宴会之上,载歌载舞,臣子们却有喜有忧。

    与李瑄关系势如水火的五杨十分高兴,她们在宴会上手舞足蹈。

    因为李瑄这个瘟神,明日也会离开长安。

    她们在庆祝李瑄离开,希望他永不回来。

    届时长安又是他们的天下!

    心中有所希望的大臣唉声叹气,天水王终究还是要离开。他们还有机会吗?

    像几年前一样,天水王府后花园的梨树下,坐满大臣,雄心勃勃地商议新法。

    一切都回不去了。

    杨玉环静静坐着,她罕见多饮酒,不一会儿,就面布红霞,娇艳欲滴,今夜她注定要长醉。

    或许再见李瑄,又是三年以后。

    对她来说,三年太长,每一日都是煎熬,却还要强颜欢笑。

    微微醉的杨玉环,再看李瑄与李隆基谈笑风生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她想到几天前的一个噩梦,她与李瑄分开,永远也不再见面。

    她在幽深的地方呼唤,回应的只是她的回声。

    这让她很害怕。

    在醉酒前,她深深地看了一眼正在与李隆基谈笑风生的李瑄,像将他英武不凡的最新面容,烙印在心中一般。

    贵妃本就不善饮酒,各种情绪和思绪,使她多喝几杯酒。

    “玉环今日怎喝这么多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