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向来都注重舆论阵地,由于时代和科技局限,他不可能做到后世那种控制力度。
但对于新闻学的理解,他绝对是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列线上。
就在法兰莱亚等王国,用各种肉麻的誓言强制爱国的时候,霍恩早就深知将政治宣传隐藏在文艺娱乐作品之后的道理。
当初面包与马戏被不少卡夏郡老僧侣批判收买民心,甚至很多拜圣父会内部成员都不理解。
可这项举措,却是现在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从救世军时代的巡回剧团,到报纸,再到各个城镇都有剧院。
跟他们直白说不要异种歧视,效果很差。
可看了戏剧后,只要被其中的剧情所感动,天然就会对异种歧视与超凡歧视者不满。
在不少僧侣与学者看来,就是圣孙老爱搞一些不着调的政治作秀。
如今圣联这情况,海晏河清,四方仰德,哪儿有歧视与分裂?
只有霍恩以及一些高级僧侣明白,正是因为有这些所谓的“政治作秀”,才没有歧视与分裂。
那些学者属于是倒果为因。
是非功过,只能留予后人评说了。
由于当年的“面包与马戏”项目,给圣联培养了浓厚的体育与戏剧氛围。
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剧团以及一批成熟的剧作家。
也就是说,霍恩的想法是有基础和现实土壤的。
只不过,冷泉堡的日报还是不冷不热地发表着“写一出戏剧,就能解决蟹黄堡大君的问题?”的评论。
这种杂音,圣联其实是容许的。
如果堵塞耳路,就连其余有效可靠的批评都听不到了。
对于这些杂音,霍恩是不在乎的。
他亲自写大纲,弗采娃作为一手编剧细化。
最终,经过真理庭的编剧以及签约作家,成功写出了《克里松与欧仁妮》的戏剧与。
其中的部分,分发给各大报纸,包括风车地《艺林》等报纸刊登。
至于戏剧的部分,圣联的各大城市都是有剧院和剧团的,一些小镇剧院和巡回剧团甚至能得到真理庭和圣理会的补贴。
所以很快《克里松与欧仁妮》便于圣联各地上演,并迅速热度爆棚。
有赖于各地兄弟会与契卡的存在,该剧很快也在帝国各地零星上演。
至于反响,在一开始的沉寂后,近来可以说是空前的热烈。
先是《艺林》给出了高度评价,随着将近半个月的冷寂,却是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迎来了火山爆发式的传播。
这个故事,霍恩可是拿出了前世穷小子富家女狗血剧的精髓。
首先是初遇不和的剧情。
贵族女子欧仁妮患病时日无多,因战乱与护卫失散,跌下马车而失忆。
第一次见面双方因价值观吵架,矮人克里松被追债毒打,欧仁妮美救英雄。
接着是相处升温,大小姐欧仁妮体验圣联民情,克里松打工借钱给欧仁妮治病。
两人假扮夫妻,互相扶持。
在圣联精湛的医术下,慢慢治好了教会给欧仁妮治了十几年都没好的病。
不仅宣扬了圣联,还顺道黑了一手教会。
期间就是经典的甜虐拉扯,先甜就得互相喜欢遮遮掩掩,甜的末尾放个误会,进入虐的环节。
虐就是误会中两人互相嫉妒吃醋自卑,其中一人说出真心话或意识到了什么,解开误会。
然后进入甜的环节。
是的,推进剧情全靠巧合误会和解开误会,为了误会而误会。
然后反复循环,放在霍恩当时的那个环境,这种老套路肯定要骂翻天了。
可在这个时代,这种套路不仅是全新反套路的,更是剧情成熟到极致后的。
美救英雄,假扮夫妻,甜虐循环……
对于不少剧作家与帝国文学家而言,他们还第一次知道戏剧居然还能这么魔性。
不少观众看完更是着魔般的喜欢,这种狗血剧发展到尽头的套路,给他们的震撼太大了。
又难受又开心,还能吐槽交流,小孩子也完全能看懂的体验,实在太让人无法忘怀。
《克里松与欧仁妮》几乎只用了一个月,到8月末就风靡了整个帝国。
帝国各地的剧团更是紧急排练改编,迅速登上舞台。
就连远在法兰的查理八世,都偷偷摸摸跑去看了一场。
看完后他迅速变成了该剧粉丝,满腔分享欲找不到人,居然找了饰演欧仁妮的女演员出来共享晚餐。
洛伦佐可谓是老泪纵横,查理居然和女人闹出绯闻了。
虽然当晚,查理就把那个女演员送回住处,但这已然是里程碑式的进步了。
至于剧中的原型人物,哈尔金和塞奥多拉也去看了。
只不过,他们俩根本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