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送走三哥莫子溶不久,去年年初大虞派去印度的调查工作团就回来了。
莫子布赶紧召见,调查工作团正使,是著名经学家阮成信的儿子,扬州人阮元。
此人在历史上历任中央各部尚书,还先后担任过漕运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云贵总督等职,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僚。
莫子布看了看阮元倒是精神抖擞的,忍不住好奇的问了句,“工作团有没有遇到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的情况?”
阮元也没明白皇帝问这个干什么,他就当是皇帝体恤臣子了,于是赶紧回答道:
“有一点,并不严重,最可怕的还是闷热,比广州,比新港都要热的多,加上水汽又足,天天就像是在蒸笼里面一般。”
看来,没有达到工业社会之前,印度还谈不上污染严重,没那么多病菌,同时各种香料和工业狠活的产量没有提升,想要干净又卫生还是有点难度的。
“臣等花费十九个月时间,走遍了印度北方所有的省份,南方省份的沿海城市也都去了一个遍。”
阮元一边把奏疏上呈给莫子布,一边开始汇报,“诚如陛下所言,印度实际上是一个地理的概念。
按文化习俗和语言的远近来分,至少可以分成海得拉巴、旁遮普、普什图、北方天竺人、孟加拉人、泰米尔人、迈索尔人等等十几个大的族群,下面还可以细分,至少能分成二百个不同的邦国。”
莫子布点了点头,“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如果分成二百个不同的邦国,印度就失去了价值,它的财富会完全被地方上所消耗。
而一个失去了价值的印度,无法成为我们控制英格兰王国的工具,英格兰王室也失去了成为印度国王的可能,这将让他们处于不合作的状态。”
“陛下圣明烛照,臣对万里之外的情况也了如指掌。”阮元先是拍了顿马屁,然后接着说道:
“而且这种二百多个邦国的分裂状态也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的,他们一定会互相兼并,互相融合,哪怕有我们控制,也不可能做到让他们每个邦国都蹲在原地无所事事。
这种规模的混战,不但会极大消耗掉财富,同时还反而会使得大一统思想开始蔓延,促进他们进一步融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战争狂,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喜欢常年战乱的。”
“有见地!”莫子布竖起了大拇指,历史上印度最终能统一,除了英格兰人为了利益的整合以外,也有这个因素。
至少印度的北方诸邦,以及马拉塔联盟等,确实是有统一的需求和迹象,印度历史上也出现过大量局部统一的政权。
“那么伯元,你的解决办法是什么?”莫子布亲切的叫起了阮元的字,这是他的习惯,欣赏谁或者要重用谁,就不称官职或者名字,而是直接称字。
“臣与英格兰王国印度政府的官员们一起,为印度大陆设计了新的柴明达尔制度。
这种新的制度,修改了印度本身的柴明达尔制度,又借鉴了日本原本的参勤交代制度。
我们把印度本土,分为二百个县,县又分为邦县和郡县。
邦县是原本王公的领地,郡县之地就是英格兰印度总督政府治下的土地。
邦县之长由血统传承而来,但必须得到加尔各答总督府的承认才能够传承。
郡县之长则是通过科举得来,考中则为地区包税人,再往上便可以做乡镇之长,之后则可以升为县长。
最高能进入总督府工作,不过依臣来看,没有几个人愿意如此。”
莫子布一边听着阮元的解释,一边快速浏览他的奏章,有些政策太过弯弯绕绕,莫子布都看了好几遍,才勉强弄懂。
这个政策的核心,只有两条。
邦县的传承要总督府批准,所以这些土邦王公需要用大量家族几百年积蓄下来的钱财,换取总督府对血脉传承的许可。
那么基本就是平日里小小刮一刮,到了父死子继,兄终及弟的时候,就要狠狠被敲一笔。
而邦县之长则更狠,这是一个印度柴明达尔和日本参勤交代制度的杂糅,最后还加上了一个科举制来作为政治基础。
只不过这个科举考出来的不是文官,而是真正的地方豪强。
印度这么大的地盘只有不到两百个县,那么这个县一定会非常大,因为中国不算新疆和西藏只比印度大一倍多一点,但中国在这些地方有一千四百多个县级行政单位。
而且中国除开新疆和西藏外,还有内蒙、青海和部分甘肃也是人口极为稀少的地方,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阮元等人在印度设立的郡县,很可能会比后世共和国的地级市都大。
而且郡县之中,所有的权力,不管是司法、教育还是土地、农林牧渔和商业,都归郡县之长管理,生杀大权都在一个人身上,所以这不是考出来的官,而是考出来的节度使。
可以想象,在地方的话,这些节度使该有大多的权力!
而他们又必须三年接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