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774章 柏林之行(二合一)

第774章 柏林之行(二合一)(3/3)

自然大不如前,从而被更加灵活更加包容的戛纳电影节所取代,毕竟柏林电影节一向偏爱政z性电影。

    甚至是“政治第一”,因为柏林电影节从最开始就是为冷战而生的文化意识形态的阵地。

    就比如他的前任,擅作主张地把《猎鹿人》入选竞赛单元,从而在全球引发巨大争议,不得不辞职下台,莫里茨也就在这个时候接过柏林电影节这个烫手山芋,好在他成功从东德打开突破口,修复了与红色联盟及东欧国家的关系,而且趁机整合东西方阵营的电影,为彼此文化交流提供便利,而且让柏林成为奥斯卡的前哨,逐渐摆脱了冷战的色彩,成为备受瞩目的世界级电影盛会。

    “嘿,方,想不到在这里见到你!”

    “你好,哈德尔登。”

    方言听到他说着流利的英文,明白这是在释放善意,于是笑着和他握了下手。

    莫里茨不禁感叹:“在我看了你在戛纳和威尼斯上展映的《霸王别姬》和《花样年华》,我曾经不只一次地在想,到底什么时候能见到你能出现在柏林电影节上……”

    “那么今天,如你所愿。”

    方言语气亲切道:“我来了!”

    “如果我知道这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里有你的作品,我一定第一时间到酒店。”

    莫里茨诚恳道:“而不是直到今天才在这里见你。”

    “是我让人不要在报名的的时候透露这一情况的。”

    方言的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人为地制造一种反差,这样会让《入殓师》在电影节获得更多的关注,本来这种套路自己是不屑于用在华语电影上,但奈何日本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沉寂多年。

    “是这样啊。”

    莫里茨直呼可惜。

    方言一点儿也不觉得他在作假,因为这位跟威尼斯电影节的比拉吉、马可穆勒一样,一直在力促亚洲新电影,尤其是华语电影登上国际电影节的舞台,就比如章艺谋的《红高粱》。

    莫里茨脸上带着几分遗憾,如果知道《入殓师》是方言的作品,那么就一定会像戛纳电影节对待《霸王别姬》,威尼斯电影节对待《花样年华》一样,把《入殓师》设为开幕式电影。

    方言道:“不必介怀,倒是希望电影放映的时候,欢迎你的到来。”

    莫里茨信誓旦旦地保证,一定会和评委团成员一块去捧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