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752章 雪中送炭(二合一)

第752章 雪中送炭(二合一)(2/3)

随之一变。

    “这……这……”

    余大金气急之下说:“方老师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为什么这么说?”方言满脸疑惑,“难道上美厂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成?”

    看到一个个欲言又止的样子,严定宪心里明白这话只有自己这个厂长说最为合适。

    于是也不藏着掩着,委婉地说出上美厂目前陷入财政危机,做《千与千寻》动画短篇的风险比动画电影小,各方面成本也比动画电影小,卖给电视台的收入也比在电影院卖拷贝只多不少。

    所以,为什么要舍低投入高回报的动画片,而选择高投资高风险的动画电影呢?

    “是这样啊,其实我的打算是想找上美厂共同投资和发行《千与千寻》。”

    方言面色一沉。

    众人无不一惊,面面相觑,投资?发行?慢着慢着,制作呢?

    余大金问出了在场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不找他们上美厂制作《千与千寻》,那由谁来制作?

    “电影改编制作方面,我已经跟宫崎骏谈妥了。”

    方言说,《千与千寻》以吉卜力工作室为主力来制作,背后的投资有德间书店和上美厂一份。

    严定宪追问道:“是不是就像之前拿过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霸王别姬》一样?”

    “差不多,一个是内地和香江合资,一个是华夏和日本合资。”

    方言点点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千与千寻》将成为国内首部中外合资的动画电影!”

    听到这个名头,余大金、吴龙等人的心头一阵火热,就像在悬崖边找到救命稻草,不,是绳子!

    严定宪却没有被喜悦完全冲昏头脑,而是相当冷静地询问:

    “如果上美厂参与到《千与千寻》当中的话,不知道需要投多少钱?”

    “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问过宫崎骏他们,据初步预算,整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在18亿日元左右,按照现在的汇率来计算,也就相当于1500万美刀左右。”方言咂摸了下嘴。

    “1500万?还美刀!”

    饶是动画电影阵营的吴龙,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多钱,都够上美厂做多少部电影了!

    方言解释说,如此高昂的制作成本,完全是因为吉卜力工作室采用全手绘,也就是真正的“手工制作”,当然,这也跟日本当时的动漫业内风气有关,因为正处于泡沫经济时代,不管是动画电影,还是动漫,那可真的舍得花钱,几乎可以说是每一帧画面都在燃烧经费,堪称“业界良心”。

    众人眼里闪过一丝羡慕,有取之不尽的经费就是好啊!

    严定宪羡慕归羡慕,但心里越发沉重,以上美厂如今的状况,恐怕连成本的零头都拿不出。

    方言却仿佛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扬言称由于广场协议的缘故,日元这些年一直在升值,但下半年很有可能会开始贬值,所以可以趁着谈判之际,静观日元汇率的变化,或者干脆延后付款。

    “可就是贬值,又能贬多少呢?”

    余大金感叹了一句:“这可是整整18亿日元啊!”

    “你们想岔了。”

    方言说,并不是由上美厂一家出这笔钱,而是由明天下、德间书店和上美厂共同出资,然后按照投资的比例,来划分《千与千寻》上映以后的票房分账利益,多投资者多得,少投资者少得。

    当然,如果上美厂愿意把日本票房分账的份额“让与”德间书店,德间书店想必会很乐意笑纳。

    “方老师,你能不能跟我们透个底,你觉得《千与千寻》能赚……”

    吴龙犹犹豫豫道。

    “《千与千寻》的盈利要分为票房收入、周边衍生收入,还有商品授权、品牌联名……”

    方言分析说:“就单单这个票房收入,可以分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而其中的大头就在日本,如果参考前不久上映的《魔女宅急便》的话,在日本预计能拿到20亿以上的票房,在北美能斩获上千万美刀,这还仅仅是两国的票房收入,而且《魔女宅急便》的制作宣发成本也远不如《千与千寻》。”

    一字一句,一下下地敲在众人的心房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

    但这还不是最震惊的,更让他们错愕的是方言预测《千与千寻》的日本票房至少会达到50亿。

    50亿日元!

    饶是见惯场面的严定宪,也心怦怦狂跳,更何况在场的其他人,激动得鼻子里呼出粗气。

    吴龙半信半疑道:“方老师,真的能达到50亿这么多吗?”

    方言咂摸了下嘴,要不是怕吓到他们,以为自己是信口开河,其实更想报的数字是100亿日元。

    而事实上,《千与千寻》在前世光日本市场的票房就超过300亿日元,翻了十几倍之多!

    但见他们疑虑重重的样子,只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信誓旦旦地保证:

    “而且这只是日本的票房,香江、宝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