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仁金刚祝统见祝破丧命,惊得面如土色,急催战马,挺一杆长槊直取汤玥恬。梁山阵上党景言见状,拍马抢出,高声道:“姐姐厮杀多时,且回阵歇息,待小弟会会这厮!”玥恬收枪勒马,叮嘱道:“贤弟须要仔细!”说罢拨马回阵,祝统见换了对手,更不答话,将长槊使得如银蛇吐信,照准景言心窝便刺。景言不慌不忙,左手长剑使个“铁锁横江”,“铮”的一声将槊锋格开。二将各逞威风,一个槊影重重,一个剑光霍霍,在阵前杀得难解难分,但见祝统长槊如蛟龙出海,招招夺命,景言长剑似瑞雪纷飞,式式封喉,两骑马盘旋交错,踏得尘土飞扬。战至二十余合,依旧不分高下。两边军士看得目瞪口呆,擂鼓声、呐喊声震天动地,魏辅梁在阵中见祝哲久战不下,急摇鹅羽扇,高声喝道:“祝统公子速速回阵,待布下天罗地网,再擒此贼不迟!”祝统闻言,虚晃一招,长槊如毒龙出洞,直取景言面门。景言急侧身避过,却见祝统已拨转马头,飞也似奔回本阵。景言待要追赶,忽听梁山阵上鸣金收兵,只得勒住战马。
看那祝家庄人马变阵,但见正前一队军士各执钢刀盾牌,阵中竖起一面红旗,旗下立着三员大将。中间那将生得剑眉星目,身长八尺,手执方天画戟,正是祝万年;左边那将面如傅粉,七尺有余,也使一杆方天画戟,乃是祝永清;右边那将满面横肉,身高七尺二三,却是祝凤鸣。背后又闪出一将,虎须倒竖,手挂独臂,一条齐眉棍,正是那散仙真大义。四将皆披赤甲,跨胭脂马,威风凛凛列于阵前。
有诗为证:
正前烈焰般炽热,红甲铁骑立中央。千锤百炼钢刀亮,盾牌密布如铜墙。
红旗屹立风云上,三英齐聚显神威。左帅傅粉颜如玉,方天画戟舞秋水。
右将土灰面横肉,凤鸣怒目视四方。中流砥柱剑眉扬,万年凛然不可当。
散仙大义随后方,虎须残臂更添狂。红马嘶鸣蹄踏霜,红甲辉映战歌扬。
再看那壁厢也摆开一支人马,约有五六百轻骑,各挺长枪蛇矛,坐骑皆是龙驹。阵后一面青旗招展,旗下三员大将,都穿青袍,骑青骢马。当先一个黑凛凛大汉,正是那莽金刚祝虺;左右两员副将,一个唤作伏罗汉祝熊,一个叫做虎罗汉祝雷,三人并辔而立,端的威风。
有诗为证:
东壁厢头列壮班,五百骁骑势如山。钢枪蛇矛映日寒,青旗下卷尘沙间。莽金刚号响震天,祝虺青袍跨骏鞍。伏罗汉、虎罗汉,熊雷齐出护边关。
再看西边一彪人马,端的古怪:个个戴着狰狞鬼面,青面獠牙,看得人毛发倒竖。约摸二三百人,各执明晃晃鬼头刀,阵后一面素白旗猎猎作响。当先三员大将,俱穿白袍,骑银鬃马。为首那个唤作仙金刚祝建,左右两将,一个慈眉罗汉祝琮,一个善面罗汉祝烨。三骑马排开阵势,在那白旗之下,更显得阴森可怖。
有诗为证:
西壁厢处诡谲生,鬼面狰狞令胆惊。两三百披坚执锐,鬼头刀寒光映空。
白旗下舞动阴风,金刚祝明显真容。白袍白马雪中行,清雅脱俗气宇隆。
慈罗汉、善罗汉,琮烨共济战鼓鸣。面具之下热血盈,白袍翻飞意气峥。
再看那三军阵后,却排着一队黑旗军马。约有三五百人,俱是黑袍黑甲,手执长枪铁棍。阵后一面皂雕旗迎风招展,旗下立着三员大将:当先一个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智金刚祝休;左边一个虎背熊腰,乃是壮罗汉祝嵘;右边一个豹头环眼,唤作降罗汉祝震。三将皆跨乌骓马,统领后军,端的杀气森森。
有诗为证:
观三军之后阵雄,黑甲劲旅气势浓。三百勇士身披铠,手持长棍与枪锋。
黑旗下暗潮涌动,金刚祝休立其中。黑袍加身沉稳重,目光炯炯智谋丰。
壮罗汉、降罗汉,嵘震并肩同御戎。武艺超群意志坚,黑甲翻滚如墨龙。
再看中军阵前,另排开一队黄旗军马。约百余人众,俱着杏黄战袍,披黄金锁子甲,各执长枪齐眉棍。阵后一面赭黄旗迎风舒卷,旗下三员大将:当先一个五短身材,却是矮金刚祝超;左边一个慈眉善目,乃是仁罗汉祝统;右边一个机灵精瘦,唤作巧罗汉祝鹏。三将皆骑黄骠马,虽人马不多,却排得铁桶相似。
有诗为证:
中军阵前黄云起,一百健儿黄甲齐。长棍长枪握手里,黄旗下聚英气。
矮金刚祝超立其间,身形不高意志。黄衣甲神色鲜明,智慧深藏眼底。
仁罗汉、巧罗汉,试景共绘战图篇。武艺高强智略全,黄甲翻飞金线。
再看阵前两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