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首的尖刺极其锐利,能够轻易地穿透敌人的盔甲,给敌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此外,由于匕首的直角结构,戈在劈砍后更容易收回,不会像钩镰枪那样容易被卡住,从而保证了战斗中的连贯性和灵活性。
不仅如此,戈的枪身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它采用了一种更加有韧性、更加坚固且更加轻盈的木料,经过数月不断的反复泡油、晒干处理,使得木材的质地更加紧密,强度更高。这种特殊的处理方法使得枪身不仅具有出色的耐用性,还能在战斗中更好地吸收冲击力,减少对士兵手部的反震,让士兵能够更加舒适地握持戈,充分发挥其威力。
在枪身表面,还包裹了一层布料,并涂上粘连漆,然后阴干,再包裹一层布料。这样的工艺不仅增加了枪身的坚固程度,还能有效地防止木材受潮和腐烂,进一步延长了戈的使用寿命。
盔甲和盾牌经过多次改进后,不仅变得轻盈,而且坚固耐用,大大提升了联合盟国士兵的战斗力。蒙天鸿运用智谋成功地占据了越国的大片领土,但他目前并没有进一步进攻的打算。
在战争中,有一个基本常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联合盟国已经深入越国境内,如果继续贪功冒进,虽然表面上还能占领更多土地,但这样一来,补给线就会被拉长。一旦后援的粮草、武器和弓箭等物资无法及时供应,越国很可能会趁机发动反攻。
蒙天鸿凝视着地图,仔细研究着当前的局势。越国的领地已经被他吞下了两成,但自从秋季开始布局发兵以来,由于路途遥远,粮草供应逐渐变得困难起来。目前来看,问题尚不严重,但在不久的将来,潜在的危机将会逐渐显现。
南蛮地区虽然在表面上已经被纳入了联合盟国的版图,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虽然那些大型的城池、镇和乡都已经明确表示臣服,但在远离这些地方的偏远地带,反抗军的势力依然存在。
这些反抗军的组成十分复杂,其中包括了原本的土着居民、前朝的残余势力、被蛊惑的民众以及信仰不同的部落。他们分散在各个角落,与城池和乡镇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过着自己独特的生活。
要让这些人彻底归顺并非易事,这需要时间和耐心。然而,当时的蒙天鸿采纳了巴蜀居士的建议,决定给这些人分封官职,让他们成为洞主或部落长老。这个举措暂时缓解了矛盾,使得局势相对稳定下来。
然而,尽管如此,这些人在短时间内仍然难以完全融入联合盟国。他们依然按照祖先的方式过着野蛮的生活,偶尔会进行抢劫,偶尔也会引发一些争端。虽然这些行为都没有触及联合盟国的底线,但却始终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根深蒂固,非常顽固。无论传统观念是对是错,是否有改进和变革的空间,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指责那些新兴的事物。这种态度使得蒙天鸿原本应该迅速传播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新奇玩意儿变得难以推广开来。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