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锁定期之后,就想着逐步减持套现。
不过,除了大东电报局外,还有一批投资机构在郑仲湘收购八号仔之后,前后三次参加新股增发,目前尚有两亿两千万股砸在手里,距离账面回本都还差了好几线呢。
他们怎么可能轻易放任大东电报局所持如此体量的股票先逃?
郑家不想得罪英资大东电报局,但参与星视参与的投资机构、公司以及个人,都是这些年来与郑家的密切合作者,而且一个个在星视上都已经积累了巨额亏损,郑仲湘也不敢罔顾他们的利益诉求。
事实上今年五六月份以来,就减持一事,大家就进行多次秘密谈判,到今天都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却没想到先迎来一个30%的暴击。
陈逸森他还以为这种情况,就减持的事,各家都会更谨慎,会选择缓一缓,没想到大东电报局那边却变得更加迫不及待。
陈逸森也知道倘若不能劝阻大东电报局那边擅自行动,三亿八千万股砸下去,会将星视的股价砸成鬼。
更关键的,其他投资人怎么办?
稳如泰山,坐看大东电报局砸盘?
关键是大东电报局这么玩,股价肯定会崩是一方面,也会极大重创中小股东对星视的信心,从此视星视为畏途,可能未来三五年都不要指望星视的股价能有很好的修复。
这也意味着其他投资人还要至少默默承受长期的巨额亏损,等三五年后再看形势?
已经亏得焦头烂额的投资人们,他们能有这个耐心,而不是选择看跟大东电报局谁腿长逃得快?
其他投资人的持股也早已过了锁定期。
两边的股份总计超过35%,以此时的市值算,超过四百二十亿港元。
这不比萧良在全球科技股一片火热时清仓式减持,陈逸森担心这么多的筹码此时疯狂出逃,能将星视的市值直接干到五百亿港元以下去。
“是未来局势的发展,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吗?”陈逸森紧紧皱着眉头,忍不住问向屏幕对面的郑仲湘。
“这个倒没有,即便没有我们这么乐观,但也没有太悲观。主要还是大东电报局其他业务及投资这两年亏损很严重,担心欧美经济紧缩,流动性会出大问题,才有董事建议对我们进行清仓式减持。”郑仲湘说道。
“………”陈逸森心里无力的叹了一口气,他对这样的局面,实在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