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文豪1978 > 第517章 现金收购

第517章 现金收购(3/5)

说完他正要离开,陶玉墨却喊住了他,把孩子带走啊!

    他们要找小姨,我有什麽办法?林朝阳很不负责任的说了一句,又朝跟来的阿娣说:阿娣,帮着照看点,别影响了玉墨的工作。

    好的,先生。阿娣恭谨应道。

    陶玉墨顿感气闷,蹲下身子看向两个对她虎视耽耽的小家伙,你们俩老实点,小姨还要工作,知道吗?

    知道了。

    兄妹俩异口同声的答道。

    陶玉墨满意的点点头,刚转身,就被晏晏拉住了衣角。

    小姨小姨,我要尿尿!

    陶玉墨长叹了一口气,我都当老板了,为什麽还得看孩子?

    离开了皇子大厦的林朝阳,驱车来到明报大厦。

    他今天来是为跟明报出版社签合同,《入师》的稿子已经交给了明报出版社,只等5月下旬《收获》发表后,这部便会在香江上市。

    他跟明报出版社是老关系了,见面跟董桥闲聊几句,就签好了合同。

    朝阳,你们家的新闻业务还有扩大规模的打算吗?董桥突然问了一嘴。

    玉郎机构现在姓林,旗下有《天天日报》《清新周刊》《青春》等数家报刊,在香江报业不算是排头兵,但也有些地位。

    林朝阳略感意外,随即想到了什麽,能扩大规模当然最好,只是目前没有太合适的机会。

    要是现在有个机会呢?董桥意味深长的说。

    什麽意思?

    查先生有意退隐江湖了。

    林朝阳刚才心中已有猜测,从董桥口中听到确切的答案,他心中忍不住盘算了起来。

    《明报》创立至今整30年,早已从最初的单一报纸发展成为如今的报业集团,旗下有《明报》

    《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明报晚报》《华人夜报》等诸多报刊。

    除此之外,还有明报出版社丶明窗出版社丶翠明假期旅行社等产业。

    香江的报业历来发达,这麽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小城里,仅仅是上市的报业公司就有5家。

    包括了英皇集团控制的新系机构丶胡仙家族控制的文化传信和星岛报业丶马氏家族控制的东方报业以及郭鹤年控制的《南华早报》。

    但就资产规模而言,5家上市公司中也仅有市值超过30亿港元的星岛报业和东方报业敢说稳压明报集团一头。

    香江一座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为何可以容纳如此多的报业公司?

    原因就在于其影响力辐射东南亚,比如控制星岛报业和文化传信的胡仙家族,就起家于新加坡。

    后世仍畅销于东南亚,被国人旅游当作伴手礼带回的虎标万金油便是他们家的产业。

    星岛报业控制的《星洲日报》《虎报》《汇总报》等报纸就属于新加坡当地媒体。

    明报集团多年以来一直未曾上市,但论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早已经是香江首屈一指的报业集团。

    不管是林氏影业还是玉郎机构要吞下如此庞然大物都非易事,但林朝阳也知道,金庸年事已高,管理企业力有不逮,家中子弟又无一人对经营报业感兴趣,这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帮我跟查先生约个饭吧。林朝阳思付片刻,然后对董桥说。

    董桥无语道:帮你约饭,那我不是自曝其短?

    金庸有退隐之意这件事,外界并不知晓,即便是在明报集团内部,也仅有几个金庸的少数亲信知道。

    你怕什麽,说不定以后我就是你新老板了。林朝阳打趣道。

    等你当了老板再说。

    董桥嘴上这麽说,可还是替林朝阳传了个话。

    金庸的办公室在明报大厦七楼,分为两间,一间是书房,一间是会客室,四壁油漆,金碧辉煌他坐在雕花描金扶手椅上听着董桥说完,面色沉静,他为人不善言谈,管理报社经常以字条代替说话。

    这麽说来,他们也对明报感兴趣?

    林氏和玉郎机构明面上是林太经营,但林生出力甚多,他们夫妻是有大格局的生意人,知道您要退休,他们肯定不会错过的。

    金庸要退休,第一要务并非是公司能卖多少钱,而是要为他自己辛苦打拼了一辈子的事业找个好的接班人。

    明报集团至今未上市,一直为香江报业巨头们所,早在68年便有《南华早报》欲与《明报》换股。

    但金庸考虑《南华早报》有英资背景,换股后必然会为《明报》带来肘,便拒绝了。

    87年之后,又陆续有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丶梅铎(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丶英国的《镜报》集团等相继表示出收购意愿,但金庸均未接纳。

    明报集团从来不缺好买家,可要找一个让金庸满意的买家却并不容易。

    董桥对林朝阳透露风声,完全是出自金庸的授意,否则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把这种事告诉林朝阳。

    你想让他们夫妻俩当新老板?金庸语气轻快的问。

    董桥坦诚道:林太的为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