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文豪1978 > 第514章 《入殓师》

第514章 《入殓师》(1/5)

    1989年的春节刚过,此时距离林朝阳的上一部《大时代》出版已经过去了近一年半。

    对于陈健功丶郑万龙他们这种效率的选手来说,别说是写长篇了,就是中篇也不见得能写完第二部。

    但对林朝阳来说,这却已经是罕见的低效率了。

    毕竟他可是在8个月之内写完《闯关东》的狠人,陆遥但凡有他一半的效率也不至于把自己累的未老先衰。

    拿到了林朝阳的新稿,几人都很兴奋,书稿只有一份,大家都想看,那就得分个先后。

    李拓排在了第一号,看五张稿纸就就交给下一个人,这叫流水作业。

    一开始时不时有人因为前面的人看得太慢而发出催促的抱怨声,后来大家逐渐沉浸于林朝阳所编织的故事中,屋内一片沉静,只有纸张被不时翻动的声音。

    一伙人从中午看到晚上,等天色彻底黑下来,大家才惊觉半天时间就这麽过去了。

    几人看着手里的稿子,神情恋恋不舍。

    时间也不早了,你们先回去吧。李拓摆起了主人家的姿态,对郑万龙丶

    陈健功几人说。

    你不走?

    我今晚留这了。

    本来几人还有些犹豫要不要走,可被李拓这麽一说,他们反而不想走了。

    该回去就回去吧,夜不归宿哪行啊!李拓劝。

    你都能夜不归宿,我们为啥不行?

    这你们也要比一下?

    几个人吵闹了一会儿,最后一致决定,不回家了。

    不回是不回,但还是得排着队打电话跟家里说一声。

    看了一夜,清早林朝阳一看,几人眼晴红的跟兔儿爷一样,精神却十分亢奋。

    几人吃过早饭,就打算一口气把看完,这个时候一伙人跑来了小六部口胡同西院。

    到下午李拓终于率先看完了,他拉着林朝阳,满脸激动的正打算谈谈感想,这时院子里又来了一群人。

    今天是周六,小六部口胡同西院的电影之夜,一年多以来,这项活动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快乐源泉。

    来的人里有燕京几个文学杂志的青年编辑丶也正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学员们,一夥十几个人,院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大家本来是冲着电影来的,听说李拓等人刚看完林朝阳的新作,立刻来了兴趣,电影也顾不上看了,争先恐后的去抢手稿。

    于华眼疾手快,抢到了早已被李拓等人看完的开头。

    入师。

    三个字的标题映入眼帘,一下子勾住了于华的眼睛,也勾住了他的心。

    入师这三个字的字面含义不难理解,于华父母就是做医生的,小时候他还干过在医院的太平间里午睡的事。

    只是这个称呼有些太文终终了,而且也不符合国内丧葬文化里的称呼。

    心中的念头一闪而过,他没来得及多想。

    旁边十几个人虎视的盯着他手里的开头,他得赶紧看才行。

    李拓丶于华等人看到的,正是林朝阳由日本电影改编而来的《入师》。

    这部影片由同名改编而来,算是少见的改编超越原着最具代表性的电影。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怀揣音乐梦想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因生活所迫回到老家,

    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小林大悟很难找到工作。

    然后他被一条惹眼的招聘gg吸引1,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不料当他拿着gg兴冲冲跑到nk事务所应徵时却得知,

    要招聘的竟然是入师。

    尽管心有抗拒,但受生活所迫,小林大悟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

    初涉入工作他面对的种种冲击感到非常不适,但随着故事的推进,他在一次次的入经历中逐渐发生转变。

    从最初的困惑丶迷茫,到后来的理解丶认同乃至热爱。

    电影于2009年上映后获得了极高的观众口碑,并获得了日本学院奖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

    值得一提的是,《入师》并非原着和电影本来的名字,而是在国内上映的译名。

    电影本来的名字叫《纳棺夫日记》,纳棺夫是日本丧葬文化中对职业人员的称呼。

    入师这个词是国内译者生造出来的,却意外的拉升了电影的逼格,也因此让国内从事殡葬行业的人们有了个体面的称呼。

    朝阳,你怎麽会想到写这个题材的内容呢?李拓问。

    林朝阳便将在香江活动上见到萧百成的事简单说了一些,当时就是觉得这个题材写出来应该会很有意思。

    李拓微微颌首,林朝阳说的很对,这个题材写出来确实很有意思,而且不仅仅是有意思。

    《入师》的主题表达天然就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思想性,因为死亡本就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之一。

    林朝阳的这部围绕着死亡与送行展开,在主题表达上必然要触及极为深刻且引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