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文豪1978 > 第475章 你讹人是吧?

第475章 你讹人是吧?(4/5)

,林氏影业要保证一年之中作品在电影市场不间断上映,这个月得回去研究研究新片计划了。

    她决定下周回香江,在此期间还要把林氏影业在内地的办事处建立起来。

    有了《孩子王》的成功,陶玉书对《红高粱》开拍寄予厚望,她明白以内地导演如今的市场触觉拍商业片想要出彩是非常困难的事。

    那不如干脆就在艺术片的道路上再深入挖掘一下。

    既然要深耕,那筹备个办事处是理所应当的事。

    内地现在还没开放私人进入电影制作、发行领域,所以她也只能弄个办事处,用以协调在内地的电影投资。

    恰好上个月去西柏林,她跟中影的小余余玉溪有过交流,向她表明了招揽之意,开出啦5000元港元的月薪,还有奖金。

    当时余玉溪表现的很心动,但不知为何却犹豫不决,直到电影节结束后,她才答应了陶玉书。

    陶玉书一开始没弄明白,后来才想明白。

    估计余玉溪是还不太了解林氏影业的实力,怕这份工作干的不长久。

    在电影节待了十天,余玉溪该打听的也打听到差不多了,再加上《孩子王》获奖,林氏影业的海外版权交易火爆,她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回国之前,陶玉书和余玉溪约定,让她先回沪上探亲,然后再到燕京来正式开始工作。

    “就她一个人,人手太少了吧?你不怕人家觉得公司是草台班子,再半路跑路了?”林朝阳问。

    《孩子王》进入了版权运营阶段,林氏影业现在在内地只有《红高粱》一部正在制作的片子。

    陶玉书的想法是想让余玉溪负责《红高粱》的制片,顺便再对接参加电影节的事务,暂时有她一个人就足够了。

    见林朝阳这么说,她问:“那你是什么想法?”

    “可以把大哥叫来帮帮忙。”

    “他?”陶玉书立马就想否决这个提议。

    林朝阳看穿了她的想法,说道:“大哥虽然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但你没发现他有个优点吗?”

    “什么优点?”

    “吃吃喝喝是把好手。”

    听着这话陶玉书真不知道林朝阳对自家大哥是褒是贬,林朝阳说道:“你别这么看着我啊,我这是夸你大哥呢。”

    有这么夸人的?

    陶玉书的眼神透露出这样的含义。

    林朝阳接着说道:“小余精明强干,可以负责办事。大哥通达和善,可以负责笼络人心。而且放小余自己一个人在燕京,所有事都交给她,你就那么放心吗?”

    话说到最后,陶玉书成功的被林朝阳说服了,恐怕他的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

    驭下有时候也是一门学问,陶玉书感觉自己又从丈夫身上学了一招。

    想明白了之后,她欣然同意了林朝阳的想法。

    又问:“可大哥工作那边……”

    “兼职嘛,反正他在单位也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

    陶玉书不由得露出轻笑,“我真该把这话学给我哥听听。”

    又过了两天,余玉溪终于回到了燕京。

    但令林朝阳夫妻二人意外的是,余玉溪这次还带了个客人来。

    “老谢?你怎么来了?”林朝阳的声音中满是惊讶。

    谢靳一身风尘仆仆,“别提了,我先放个行李,等会再说。”

    陶玉书之前将小六部口胡同西院的东厢房收拾出来了两间,当做是林氏影业在燕京的办事接待处。

    现在谢靳来了,陶玉书便把他也安排到了西院的厢房去。

    然后林朝阳又亲自下厨做了一桌菜,算是欢迎余玉溪和谢靳的到来。

    以往林朝阳夫妻俩私下里都叫余玉溪为小余,那都是随大流的叫法,实际上她并不小,今年已经四十出头了。

    她之前在中影电影进出口工作,她还有一层身份是西柏林电影节在中国内地的全权选片人,拥有电影节正式授权的那种。

    这也是陶玉书为什么愿意为她开5000元港元高薪以及奖金的原因。

    余玉溪性格大方开朗,吃饭时她尝了几口林朝阳做的菜,忍不住赞美道:“谢导一直夸您做的菜,您的手艺确实好。”

    她是沪上人,人生的前二十多年都在沪上,是进入中影后才来到燕京。

    最近这六七年因为为西柏林电影节选片的缘故,跟沪影厂走的很近,跟徐桑楚、吴贻弓、谢靳等沪上电影圈的老同志都很熟悉。

    “老谢,说说吧,你怎么跑燕京来了?”林朝阳问。

    谢靳叹了口气,“唉,别提了,还不是为了《芙蓉镇》的事嘛。”

    谢靳说起这事就满面愁容。

    早在春节前夕,谢靳的新片《芙蓉镇》就开始在沪上、燕京进行试映。

    随着试映范围的扩大,关于《芙蓉镇》的争议声音变得越来越大。

    不少人认为这部影片是在给社会主义抹黑,主张禁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