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文豪1978 > 第474章 摇钱树

第474章 摇钱树(4/5)

  罗京的口播很简短,短短十几秒的时间,对于所有参与到《孩子王》中的人来说却是莫大的荣耀。

    《孩子王》得奖竟然登上了《新闻联播》!

    陈怀恺等人终于明白了林朝阳为什么会打开电视了,他们回味着刚才那短短十几秒的新闻播报,内心被巨大的喜悦填满,欢呼雀跃。

    在众人欢腾庆祝的时候,林朝阳的表情却很从容。

    后世《红高粱》在88年西柏林擒得金熊,章艺谋回国立刻登上了央视,并且占据了近一分钟的时长。

    相比之下,《孩子王》拿了个银熊登个十几秒也很正常。

    林朝阳拍了拍章艺谋的肩膀。

    “艺谋啊,今年是凯戈,明年就是你了,西柏林可是我们的福地啊!”

    林朝阳说这话的语气和表情意味深长,让章艺谋莫名的心脏猛烈的跳动了几下。

    “我一定全力以赴!”章艺谋语气坚定的说道。

    然后目光转向荧幕,关于《孩子王》夺奖的新闻播报结束了,可对于西柏林电影节的野望在他的心里却才刚刚开始。

    翌日上午,国内各大重量级官媒均对《孩子王》斩获西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一事进行了报道。

    昨天电影得奖的消息还在燕京的电影圈传播,今天消息就借着电视和纸媒的传播走向了大江南北。

    一时之间,国内电影界震动。

    1984年前后,陈凯戈他们这一届燕影78级学生纷纷拍摄了他们的电影处女作,如《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猎场札撒》等。

    这些作品以个性鲜明的艺术风貌和标新立异的影像风格震动了影坛,在当年9月召开的《新中国35周年电影研讨会》上,与会的电影评论家们提出了“第五代导演”的名称。

    自《黄土地》以来,陈凯戈就一直被视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佼佼者。

    如今有了西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这样重量级的奖项加持,无疑是进一步巩固了陈凯戈在国内电影圈的地位。

    让他将前几年那几位曾一度与他并列的同辈导演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一骑绝尘。

    在西柏林电影节闭幕的第三日,也就是官媒铺天盖地的第二日,陈凯戈载誉归国。

    他刚一下飞机,在首都机场便被得知他回国消息的记者们给团团围住,简直比电影明星们还要红。

    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凯戈走到哪里都是鲜花和掌声,一连串接受了多家权威媒体的采访。

    伴随着新闻报道的传播,他不仅成为了国内电影节的当红人物,更成了被无数老百姓所熟知的大导演。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用这句古诗来形容陈凯戈得奖后几天的心情和境遇,简直是再恰当不过了。

    可惜他高兴了没几天,在回国后的第四天就被陈怀恺赶出了家门。

    “回国三四天了,就不知道去你林叔家串个门表示表示感谢吗?”

    “别以为得了奖就有多了不起,没大家的帮衬,你能得奖?”

    陈凯戈一路上回想着临出家门前父亲的教训,心中很是不忿。

    他得的可是西柏林电影节当中仅次于金熊奖的重量级奖项了,凭什么不能高兴高兴?

    再说了,电影得奖难道他的功劳不是最大的吗?

    想到这里,陈凯戈那膨胀的心态突然收缩了不少,他的脑海里回忆起了被父亲和林叔支配的恐惧。

    就算不是最大的,但肯定不小了。

    他自我安慰着来到小六部口胡同,一见到林朝阳夫妻俩立刻露出乖巧的笑容。

    “林婶哪天回来的?”

    “昨晚的飞机。”

    陶玉书比陈凯戈晚回国了几天,主要是因为要处理《孩子王》的海外版权交易。

    陈凯戈连忙问道:“版权卖的怎么样?”

    参加电影节,奖项当然是关键,但对于大多数电影人来说,版权交易可能要更加重要一些。

    毕竟拍电影可是门烧钱的艺术。

    《孩子王》刚到西柏林时,并没有多少海外片商看好。

    陶玉书私下接触了几家海外片商,给的买断价格低的可怜,低的只有一两万美元,高的也不超过五万美元。

    陶玉书虽然是第一次参加电影节,但对电影节的生态是有所了解的。

    在前两天愿意给报价的片商,无非就是想赌一把。

    买的片子要是得奖了,那大概率要创造一笔可观的收益。

    要是片子没得奖,反正钱花的少,亏本也亏不了多少。

    连续接触了几家片商之后,陶玉书就按下了版权交易的心思,一心等待电影节闭幕。

    根据中影那边小余的反馈,电影节主席哈德恩对《孩子王》十分看好。

    按照很多电影节不成文的规则,哈德恩这种人物支持的影片,就算拿不到最重要的奖项,但得奖肯定不是问题。

    因而陶玉书想干脆不如等到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