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文豪1978 > 第460章 你得跟艺谋学习

第460章 你得跟艺谋学习(3/5)

拣拔出来之后,谟言的创作生涯便展开了新的天地。

    陆续在《莲池》《花山》《月报》《人民文学》等诸多杂志上发表了多部。

    1984年,他得知了军艺刚刚组建了文学系,正在招生,几经周折顺利的成为了军艺中文系的学生。

    如今已经在军艺学习了两年时间,7月份学校放暑假,他才回了山东老家。

    见到陶玉书后,谟言感觉分外亲切,跟她讲起了这几年的境遇。

    “当时我去军艺时间晚了,报名已经截止。

    多亏了徐老师看到我的名字有点印象,问我是不是写《民间音乐》的那个谟言。

    我说是,他说之前看过朝阳老师点评《民间音乐》的那篇札记,对我有点印象,这才破格准许我报名。”

    说到军艺的入学经历时,谟言满脸感激之色,陶玉书没想到林朝阳当年小小的举动竟然会影响谟言的人生,但还是说道:

    “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红高粱》发表之后反响这么好,充分说明了你这几年一直在进步。”

    两人叙了叙旧之后,陶玉书带着谟言来到了西院,想让他见见章艺谋。

    冯济才来了燕京之后,沉寂了有几天的西院重新热闹了起来,今天院里来了好几位客人。

    陶玉书给谟言和章艺谋互相引荐了一下,又给谟言介绍了一下电影的情况,最后提到了稿费单问题。

    “艺谋是《红高粱》的导演,导演报酬是5000块钱。

    谟言你的版权使用费是2000块钱,另外剧本改编的稿费是4000块钱,你能写剧本吗?”

    章艺谋和谟言听着陶玉书的话都很惊喜,两人之前都没跟陶玉书谈过报酬的问题,没有想到她竟然如此大方。

    章艺谋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是领工资的,外出拍戏每天会有补助,一个月也就100多块钱。

    谟言能比章艺谋好点,他现在是带薪上学,部队给他开工资,他自己每年还能赚几百块钱的稿费。

    谟言很想把剧本改编稿费也揣进自己兜里,但他压根没有写剧本的经验,这钱拿的十分没有底气。

    “陶老师,写剧本我恐怕不行。”谟言迟疑着说。

    “你是原著作者,是这部的创造者,要对自己有信心。”陶玉书劝道。

    两人正说着话,另一边的郑万龙笑着问道:“玉书,怎么不让你们家朝阳写?”

    “朝阳正在写新。”陶玉书解释了一句。

    “那简单!”李拓将身旁的陈剑雨推了出来,“剑雨剧本写的不错,让他跟谟言配合,肯定错不了。”

    谟言有想法,有文笔,缺少的就是写剧本的经验,陈剑雨恰好能弥补他这个缺点,陶玉书觉得这倒是个办法。

    她又征询了一下谟言和陈剑雨的意见,两人也挺高兴,有陈剑雨的帮助,谟言有了信心。

    而陈剑雨呢,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赚点外快。

    4000块钱平分就是每人2000块钱,比他一年的工资还高。

    两人高高兴兴的接下了差事,听说他们要写剧本,李拓一帮人也给出谋划策,聊的热火朝天。

    陶玉书看着这样的场面,欣慰的退出了西院。

    过了几天,陈凯戈带着《孩子王》的剧本来到了林朝阳家。

    《孩子王》的剧本是他找了中戏的老师陈迈平一起写的,两人联合署名,陈凯戈对剧本信心满满。

    等林朝阳看完了剧本,却对他说:“凯戈啊,当导演嘛,跟编剧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可以的,但亲自上手写剧本就没必要了。在这一点上,你得跟艺谋学习。”

    陈凯戈初听没理解林朝阳的话,旋即明白过来。

    林叔儿这是嫌弃他剧本写的差。

    “不是,林叔儿,你听我说,我这剧本……你看这场戏,我是打算这么拍的……这个镜头的意象……这句台词它有三层含义……”

    陈凯戈意图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林朝阳,可惜他碰上的深知他劣根性的林朝阳。

    他说了半天,林朝阳最后只说了一句话,“你拍电影,最终是要给观众看的。哪怕是作者电影,也需要观众。”

    意识到自己是在白费心机之后,陈凯戈心中不忿起来。

    刚才林叔儿拿他跟章艺谋比,这有可比性吗?

    你以为他章艺谋不想写剧本吗?他是没这个才华。

    “想什么呢?”林朝阳问。

    回过神来,陈凯戈说道:“没什么。”

    林朝阳指点道:“阿诚的原著故事性不错,既然你看上了这部作品,这一点应该保留。剧本的节奏要加快一点,无意义的台词和空镜少一点……

    剧本不是,但更不是散文,你把剧本写的这么散,拍出来是打算孤芳自赏吗?”

    陈凯戈心里很憋屈,很想反驳林朝阳几句,可林朝阳说的句句在理。

    最关键的是他手里握着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陈凯戈每每想反驳两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