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尚可喜率领大军来到韶关,却发现中汉军已经撤退,城内的尚之信出城迎接尚可喜,声称是自己和总兵时应运将“蓼匪”击退。
尚可喜可不会相信尚之信的鬼话,他连忙下令部将班志富率兵一万进行追击,一直追到梅岭,双方在梅岭关下发生大战数日,双方互有损伤,但是因为中汉军牢牢控制梅岭关隘,使得清军无法前进一步。
得报的尚可喜见无法打开缺口,命令部下将领许尔显带兵向北进攻郴州,却遭到了中汉国湘南镇守使刘体纯的坚决抵抗,清军损兵折将,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尚可喜只好派出文官李觉斯去福建劝说耿精忠重新回到大清的怀抱。
李觉斯认为耿精忠毫无信义,心中只有利益,如今部下将士被中汉朝廷给裁撤一大半,仅有万人兵力,实力大不如前,而且原本的靖南王也没有了,被中汉降为总兵官,内心肯定会有很大不满,李觉斯有信心说服耿精忠改头换面。
只是当信心满满的李觉斯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找到耿精忠后,耿精忠将珠宝没收,当场拔刀将李觉斯及其随从全部砍了,将人头送到了南京城报功。
中汉国皇帝张鹿安听闻后,下诏奖励了耿精忠,任命耿精忠为中汉靖南侯,在莆田修筑靖南侯府,将家眷还给耿精忠,让他率领本部兵马前往漳州,防范尚可喜所部可能发动的进攻。
尚可喜听闻耿精忠斩杀使者李觉斯的消息后大怒,当即命令尚可和率领高进库、黄应杰进攻福建,希望一雪前耻。
只是尚可和虽然善于防守,但是不善于进攻,经过漳州平和一战,被靖南侯耿精忠联络都指挥使郑世雄合军击溃,清军总兵黄应杰阵亡。
清将尚可和与高进库被迫率领残兵败卒撤退回潮州境内。
尚可喜见讨不到便宜,只好下令各将严守边界,同时利用手中的银两继续大肆扩军,防备中汉军的再次“侵袭”。
中汉国皇帝张鹿安看到南面暂时稳定,对付尚可喜不能一战可灭,便下诏让陈利六率领第五军和第十军回师休整,吩咐有司论功行赏,让将士们度过了一个欢快的扬武二年的春节。
扬武三年正月十六
张鹿安登坛拜将,任命令狐云湘为中原道行军大总管,张华为副总管,正式开始北伐。
为他们调集卫国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第七军、第九军、禁卫军左翎卫军、右翎卫军共九个军,外加浙军都指挥使李士元部、江苏都指挥使杜弘域部、庐州、滁州、和州、扬州、淮安等地方军,北伐军总兵力合计二十万。
中汉将领令狐云湘和张华按照张鹿安布置,率领二十万北伐大军于扬武三年二月初一,从涂山渡过淮河,开始向北进军。
为了策应北伐大军的进军,张鹿安还下诏,命令索忠信率领海州、宿迁、徐州一带的地方军,组成东路军,进攻山东一带;
让杨赤木率领湖广地方军向西北进军郧阳一带;
让赵良栋、覃远率领第八军为西路军,进攻汉中一带。
四路大军全力发动,正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其中作为北伐军的主力,令狐云湘以副总管张华带领第一军和第二军为先锋,于二月初五轻而易举攻下了归德府,清军归德守将左信向开封府撤离。
清军新任河南总兵鲁国男率领部下将领左绪、许尔吉率兵五万在陈留列阵,与张华所部正面相抗;
清军大将杰书、图海则是率领满蒙骑兵万余藏在了朱仙镇,准备对中汉军进行偷袭;
满洲猛将赖塔率领总兵杨惺先、孟尚志、周文盛、王世选、金世昌等将,以兵马五万,从曹县渡河南下,准备袭击中汉军之后。
只是此时中汉军北伐军军力十分雄厚,探察到有清军大军渡河后,行军大总管令狐云湘急令廖自忠的第三军和张胆的第四军前往丁家渡口应战。
廖自忠和张胆来到丁家渡口后,清军赖塔军一部人马还没有完全渡河完毕,两人立刻决定“击敌于半渡”,派遣副将韩文、杨斌各自率领五千人进攻已经渡河的清军,张胆率领精兵三千人,径直冲过清军大阵,然后直抵渡口,阻断后续清军的渡河。
清军当然不会选择在一个渡口渡河,不久考城方向也传来有大股清军渡河的消息,令狐云湘委派张应举、鲍国祥军前往考城应战。
先说说丁家渡口之战,骁勇异常的中汉将领张胆,首先率领所部精兵冲破了清军大阵,顺利来到了渡口,这种中心开花的战术,瞬间让清军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
已经渡河的清军老将王世选首先阵亡,总兵杨惺先和孟尚志本为被清廷封为义王的孙可望的部下,但是孙可望在顺治十七年被清廷派人给毒死,杨惺先和孟尚志心中强烈不满,一直苦无机会,如今看到主将王世选阵亡,杨惺先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