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无敌六王爷 > 第1213章 封藩

第1213章 封藩(1/2)

    虽说秦雄英的批奏,大多都是准、可、知字。

    但终究还是有几份奏疏,提了相关意见的。

    而提的意见中,明显有庆皇的影子。

    也有秦标的影子。

    同样也有秦风的影子。

    总得来说。

    这都是对秦雄英此生影响最大的人。

    庆皇看的也相当满意。

    “如今这些奏疏,多习惯拽些词句,搞得咱看起来挺累的。”

    “大孙没必要跟这些臣子们炫耀才学,引经据典,这会让他们逐字逐句的猜测上心,反而容易出了岔子。”

    “直接白话下达旨意,这些臣子自看的明白真切了,若出了错漏,也好直接拿他们问责!”

    庆皇毫不顾忌的说着经验。

    庆皇喜欢的奏疏,平白直叙。

    全都是大白话。

    因为草根出身,那些经典看不懂。

    有时候可能臣子在奏疏中嘲讽,兴许都看不出来。

    索性下达旨意,上的奏疏,全写白话。

    这点上。

    跟秦风很相似。

    只不过秦风喜欢白话奏疏,不是因为不知晓经典,而是因为习惯。

    反倒是秦标、秦樉、秦棣,甚至是秦博。

    自幼都是受到过儒学熏陶过的,懂得文化。

    那些相对拽词句的奏疏,也都看的懂。

    特别已故的大哥,最为欣赏词句。

    故而这些大臣们上奏的奏疏。

    也多容易拽词句,以求迎来秦标的欣赏。

    这也就是所谓的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原本。

    奏疏成了这个样子,没啥大问题的。

    毕竟以后秦标若是自己主政,也能看的清楚明白了,对治理天下没什么影响了。

    可坏就坏在一切都准备好了,秦标没了。

    导致这些臣子,如今写的奏疏文不文,白不白的。

    一时半会儿的习惯,竟然很难改过来。

    至于秦雄英的批奏。

    明显用了一些典故。

    毕竟也是正儿八经受到过教育的。

    而且教育程度,其实比秦标还要高的。

    毕竟秦标秦樉年少时,庆皇才坐拥一地,没那么在意教育。

    跟的老师宋濂,也是地方上的名师。

    课业与寻常地方士子几乎没有多大差别。

    远远不如秦雄英这般辛苦。

    甚至秦风觉得,秦雄英在文化素养上,完全够用了。

    可能都有些溢出了。

    在秦风眼中,才华太高也不好,容易曲高和寡,不接地气。

    秦雄英若是真的学到二十岁,眼界太高了,反而容易不接地气,忽视一些东西。

    甚至……

    见识习惯,完全跟士人们相近了。

    那么未来必然会对底层有所疏忽。

    如今庆皇让其早早接触政务。

    秦风觉得反而是好事儿。

    关于奏疏上尽量用白话的事儿,秦风觉得也应该。

    秦雄英听庆皇话后,却是有所不解。

    “六叔跟孙儿说的,也跟皇爷爷这般,做事儿别文绉绉的,尽量直白些。”

    “可孙儿瞧着六叔的奏疏,也用过很多典故。”

    秦雄英有此问,庆皇则道。

    “你六叔用的典故,都是人人皆知的四字成语,就跟千字文一般的简单,没有雄英你写出的这些东西那般的深。”

    秦风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的确。

    秦雄英接受的是大庆的精英教育。

    请的教授那都是全大庆最为顶级的。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面临新的问题。

    有些知识,秦雄英觉得很正常,大家都该明白的事儿。

    实际上……

    是那个老师,教导的太过于超前了。

    又或者说,不是什么经学大家,都未必懂得秦雄英说的典故。

    故此。

    庆皇觉得秦雄英的批奏,固然卖弄了才学,但属实不美,不够接地气,太复杂了反而不利于下面的人执行。

    好在。

    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儿。

    秦雄英态度相当端正。

    “孙儿晓得皇爷爷的意思,今后定然注意。”

    庆皇见此点了点头。

    “至少上面写的意见还是蛮不错的。”

    说完,庆皇又瞧见那纸张上的几个字。

    “写准、可、知,也的确算是个法子。”

    “以后若自己为政了,拿不定主意了,就像你六叔这般,写个知字。”

    “然后再单独询问一些臣子,比如这谨身殿内的诸多大学士,要单独召见,看看他们都有什么看法,然后再自己总结下,选取个最合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