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无敌六王爷 > 第1174章 先欠着

第1174章 先欠着(1/2)

    谨身殿内,庆皇面对着两千万两白银的巨大成本,明显陷入到沉默了。

    哪怕黄河每年的泥沙,能堆积出数万亩的土地。

    然而也增加不了国库一年的粮食总收入。

    “广宁城在修一座高楼,很贵?”

    庆皇不免问着秦风。

    无论高楼还是大坝,都是钢筋混凝土的产物。

    那能极大的加快建造速度。

    而且相当的坚固。

    “预计得花费一千五百万两,而且这只是初期预算,兴许更贵。”

    “一千五百万两?只为了建一座大厦?”

    “这与商纣王修建摘星楼,有什么区别?”

    哪怕庆皇再有心理预期,也没想到,辽地修建的高楼,竟然要这么多的钱!

    简直难以想象。

    “父皇不能这么算,广宁城的那座高楼,是因为广宁城生产物资过剩,并不会影响到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且这一千五百万两的银子,也是换算成白银的结果,对于广宁城来说……”

    “这算不上太多。”

    广宁城工业化后,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

    放在大庆要举国之力干的事儿。

    广宁城靠着区区不足千万的人口,甚至只需要动用几万几十万人的力量,便能完成。

    而朝堂想要做同样的事儿,至少得花费近百万甚至数百万的人力物力。

    “咱无法理解。”

    庆皇想到广宁城诞生出的诸多事物,简直如同奇迹一般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也无法想象。

    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修建一座高楼。

    怎么对于老六来说。

    似乎不痛不痒。

    而且辽地修建的那仅仅只是一座高楼吗?

    还有在铺设铁路!兴建诸多工厂,开垦农田,修缮道路等等等等!

    这基本上是同时在做!

    就这些事儿,哪怕放到朝堂来做,对于天下的百姓来说,也将是一场极大的透支!

    可辽地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反而越发的繁荣。

    是因为动用了大量矿工的原因吗?

    庆皇也无法想象。

    “父皇,别看儿臣那座楼费用高达一千五百万两,可实际上有一半的钱,都用在了工人的工钱上。”

    “修好那座楼,工人能从中赚到很丰厚的报酬,他们修建起来便更加的主动。”

    “而给朝廷修缮工程,全是征发的劳役,不单单没有工钱,甚至不让百姓自备干粮就不错了。”

    秦风很清楚这其中的差异。

    对于封建皇朝来说。

    征发劳役,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等同于寻常百姓,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时间,要给朝廷或者官府无偿打工。

    哪怕这项制度延用了近乎两千年,大庆官府也会管饭了,甚至象征性的给服劳役的百姓一些赏赐。

    可终究的,百姓们是不愿意服这劳役的。

    拖延磨蹭,那都是难免的事儿。

    效率自然快不了!

    庆皇听此,倒也沉默了,反应了许久,方才道。

    “也就是说,这两千万两的白银,有一半是发的工钱?”

    “没有一半,也得三四成,其中大头还在运费。”

    “修建大坝的水泥强度很高,哪怕炮弹打上去,都只能留下一道印子,里面的钢筋质量更高。”

    “如此一来,这两项就只能在广宁城生产,然后再运送到黄河上游去,这费用基本是最高的。”

    庆皇瞪大了眼睛。

    “秦地也有冶铁场。”

    “大庆的铁矿质量,没有辽地的优质,就算产出了所需的钢铁,性能也远远没有那么优越,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大坝寿命下降。”

    庆皇听得沉默无比。

    广宁城的那一套。

    庆皇也能用。

    但也不得不承认。

    朝廷的效率,跟广宁城的效率,根本就是两码事儿。

    兴许这是侧重点不同。

    朝廷侧重于稳定。

    而辽地侧重于快速效率。

    但……

    辽地一个人能当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用,这就有些过于离谱了。

    一个人,就能生产出大庆几十人上百人才能生产的物资。

    就拿大庆最为至关重要的粮食来说。

    辽地一个屯子,三十户人家,便能掌管万亩土地。

    而在大庆,万亩土地够五百户百姓耕种。

    最为关键的。

    是三十户人家,一年才能消耗掉多少粮食?只占产出粮食的一小部分,剩下的都会售卖掉。

    可在大庆呢?

    这万亩土地,勉勉强强养活五百户土地。

    能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粮食剩余下来。

    那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