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总宪 > 第215章 四两米

第215章 四两米(1/3)

    “殿下,情况紧急,单金陵一地就有四处码头、十二家织场,拢共近三十余万力巴,这其中还不知晓有多少宁逆的同党啊……”

    “闭嘴!”

    朱载壡一把抽下了墙上挂着的佩剑,架在了麦福的脖颈上。

    “古往今来,麦公公可曾见过伏阙死谏的逆臣?!”

    麦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殿下,千金之子不立危墙,无论具体如何,殿下还是应当暂避扬州,只要扬州无事,江南再大的浪也不打紧啊!”

    朱载壡抬起头看向了宫门处的张居正跟高拱。

    “两位先生也认为宁师会行谋逆之举?”

    张居正的嘴张了张,沉吟片刻之后这才开口。

    “殿下,宁兄之事究竟是何缘由现在察之不能,当务之急,还是渡江为上。”

    朱载壡径自走入殿中,而后开口问道:“现在有多少人乱民在闹事?”

    高拱拱手道:“四个码头全都有力工举事,最早的不过就是昨夜,靠近太平码头的六家织场也在跟着闹,就跟商量好了似的,如若不是有人预谋已久,臣也实在是想不出旁的缘由啊。”

    突遭大变,朝廷压根就没有相对应的衙门应对,高拱等人也只能靠着经验瞎猜。

    不同地点,不同群体,同时举事。

    很难不把这件事跟早先的所谓“白莲教”“明教”联系起来。

    毕竟大明就是这么来的。

    “那究竟是有多少人在举事?”

    “合计约有上千了。”高拱低头道。

    “只千人,难道孤就要北渡吗?”

    闻听此言,高拱登时便开口道:“殿下,民乱不能这么算啊,这火起燎原,只要一时半会扑不下去,不过旦夕之间啊。”

    江南缺多少粮,有多少人连饭都吃不饱,这个数字朝廷心里还是有数的。

    这就是妥妥的一个炸药桶,谁都不知道有多大的威力。

    朱载壡却是斩钉截铁道:“那就先扑下去!振武、昭武、宣武三营万余精兵,南都近十万守军,光公卿士大夫就有上千人,被几千余乱民吓跑,岂不贻笑大方?”

    “宁师在哪个码头?”

    高拱脱口而出道:“太平……”

    “高侍讲!”

    麦福一声大喝打断高拱,只不过高拱却已然说完了。

    朱载壡深吸了一口气。

    “叫成国公跟振武营刘将军来,即便是宁师当真谋了这个大逆,那也应当是孤亲手缚之!”

    麦福有些惊慌的看着朱载壡。

    “殿下,咱们再商量商量,不渡江您待在宫里不出门也行啊。”

    整个金陵上空弥漫着一股诡异的气氛,锦衣卫警惕的盯紧了街头每一个饥民。

    截至目前,最起码从朝廷上看来这场民乱跟以往的任何一次白莲教起事都没有太大差别。

    只不过陆炳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

    酒楼一面靠江,码头上闹事的力工跟宁玦只占据了酒楼以及酒楼附近的一块空地。

    镇守太监在看清楚宁玦之后,没有强攻而是将酒楼给围了起来,江面上也已然出现了几条老旧水师战船。

    而酒楼内则是炊烟袅袅。

    “张大哥,这米饭真香啊!”

    张全带着几个人自后厨跑了出来,骂道:“当鬼也当个饱死鬼,这姓阮的在这囤了两百石米,够咱们吃几日的了。”

    “后面还有些酒肉,待会抬上来咱们全给他吃了。”

    “宁先生,您吃碗米不?”

    张全还不忘看向宁玦,宁玦却是指了指胡山道:“我不饿,让胡老爷吃吧。”

    胡山赶忙叩头道:“佥宪,您不吃,小的哪敢吃啊。”

    “这天下还有胡老爷不敢的事?朝廷不给修码头,你们便联起手来,逼着百姓闹事,翻遍史书闻所未闻。”

    胡山赶忙跪在地上求起了饶。

    “佥宪明鉴,小的在都察院关了多长时日,您最清楚,咱俩是前后脚出的都察院大门啊。”

    宁玦没在搭理胡山,而是抬头看向了身后的张全。

    “张兄弟,这里离江面不远,待会你要不要带着水性好的兄弟在江上走?”

    张全蹙眉道:“先生,您不走?我水性好,扛着您出去没问题,我还有个亲戚在燕子矶,要是顺妥,咱们最多五个时辰就能到江北。”

    “总得有人要留下。”

    这下轮到张全听不懂了。

    在张全眼里,留下来跟直接在这酒楼上大头朝下跳下去没甚区别。

    “先生,您要不再想想?”

    “你们走吧,我不走。”

    “我走了,朝廷就会修码头了吗?这套税制不改,早晚要出更大的乱子死更多的人,我还不如留下来把朝廷给骂醒。”

    宁玦还没等说完,胡山的眼角已然泛起了泪花。

    “佥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