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总宪 > 第212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212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2/3)

码可唱了。

    只不过这条时间线上的重大鼎革,不是受外力影响后由外植入,而是由大明内生。

    ——

    金陵徽国文公祠

    就在胡山被都察院的众人带走的当天夜里。

    一众在金陵客商也顾不得是不是徽商出身,便齐聚在了文公祠内,而后便直接派人将胡二“请”了过来。

    胡二一脸谄媚的看着面前的众人。

    “各位老爷,我家老爷就是这么被那宁佥宪带走的。”

    为首的阮弼有些不悦的看着胡二。

    “雪蓑被带走前,不是命你带着他的帖子设法搭救吗?”

    胡二的表情登时便僵硬了下来。

    “小的正要来此,不料诸位老爷竟是先小的一步,我家老爷能有诸位这班朋友,当真是前世积德……”

    不待胡二说完,阮弼便不耐烦的摆手示意胡二退下。

    “小的告退。”

    胡二这才离开祠堂。

    “良臣,你怎的看?”

    “方才我得到消息,那宁克终已然入得宫去了,雪蓑这般行事,怎就没有人知道拦着些?”

    坐在阮弼侧旁那客商叹了口气道:“雪蓑在水织棉上下了重注,只是这江南水织棉日贱一日,雪蓑现在只能指望着开海之后贩到日本、朝鲜那边去。”

    “可朝廷迟迟不扩建码头,码头少了,这运费便下不来,码头愈晚交工一日,他胡雪蓑亏的便越多,焉能不急。”

    江南借贷的利率是下来了。

    但也不少客商因此大贷特贷,力图一口吃成个胖子,再低的利率也禁不住基数大。

    越早一日把运费降下来,这些客商越早一日能松口气。

    阮弼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

    “胡闹。”

    胡山不知晓这码头为何“兹事体大”但阮弼跟着邹望在朝廷里这几趟走下来也猜到了些许。

    “兹事体大……刘家港那边算过账了吗?朝廷最晚甚时候动工来得及?”

    “四个月内,码头如若不动工便赶不上头一批海船下水了,虽说不至于家破人亡,但锚在海上排队进港,每天都是在白扔银子啊!”

    阮弼随手将手中的茶壶放在了桌上冷笑道:“扔甚银子?开源开不动,咱们难不成还不能节流了?”

    祠堂内的众人均是一怔。

    “节……节流?良臣此话何意?这水织棉的价跟渡海的运费就在那摆着,如何节……”

    话音未落,那客商便停下了嘴。

    “良臣的意思是在力工身上省?”

    阮弼抬头笑道:“不然呢?”

    “码头一日不扩建,咱们也便用不了那么多的力工,开些人回去,给剩下的涨些工钱,叫他们多出把力把活给干完了不就是了,一个人总比两个人要便宜吧?”

    阮弼深吸了一口气悠悠道:“朝廷不在乎咱们,君父也未必在乎朝上的先生们,但他们总得在乎在乎金陵无有生计的百姓吧?”

    徽国文公祠内一片死寂。

    所有人客商都静若寒蝉的看着阮弼。

    “可是朝廷如若怪罪……”那客商还未说完,便将话给咽了回去。

    阮弼也笑着开口道:“朝廷怪罪,也怪罪不到咱们头上,咱们所犯何罪啊?买卖不赚钱,关张还不成,少募两个人还不成?即便是要以工代赈,那也是朝廷的事情,再说了以工代赈,总得有个活计干吧?”

    “雪蓑终究是年轻了些,拿着命案做文章,他这顿打,吃的不冤。”

    这些商人早已不似往昔。

    他们随便一个人,手下便养活了成千上万的力工。

    他们没必要自己冲锋在前,他们也永远不会自己冲锋在前,朝廷既然不配合,大不了他们就把问题想办法转给力工、织工。

    毕竟早些年收租子的时候,大家伙就是这么对付朝廷的。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

    西苑。

    麦福、朱载壡、陆炳三人在南京发回的奏本一如往日的堆放在了嘉靖的御案上。

    嘉靖起身随手翻开了几本,很快便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

    看到这两个字时,嘉靖的的心中便不由得生出了几分不详的预感。

    “这个宁克终的奏本怎的又递上来了?朕不是让太子批吗?”

    黄锦闻言一怔,赶忙做好了劝嘉靖息怒的准备。

    “皇爷,您要不还是先别瞧了,让臣看完之后您再看?”

    嘉靖摆摆手道:“无外乎就是几个腐儒又编排朕了,亦或是汪直出海的事情,他宁克终又看不下去了,无外乎就是这么点东西,见识的多了也就这般。”

    嘴上这么说着,嘉靖也随手掀开了宁玦的奏本。

    只不过仅看了几眼,嘉靖的表情便僵了下来。

    一旁的黄锦赶忙上前宽慰。

    “皇爷,又是哪个腐儒诽谤圣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