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发生了一件大事,被许多人瞩目的大事,无论是朝堂权贵还是碌碌百姓都放下了手头上的事情,纷纷涌入南林巷,迫切想要看个真切。
已经几百年都没有再收过亲传弟子的三千院院长,从菩提山与道门之主一叙后,在回来的路上竟然破天荒的收下了第二位亲传弟子。
人还没有回来,消息却不知怎的闹得人尽皆知。
多少人听闻之后都是如遭雷击,满脸的难以置信,在长安,乃至于圣朝,亦或者整个天下,想要成为院长大人亲传弟子的人,只怕数都数不过来。
可几百年来,院长大人就只有俞眉一个弟子,记得四十年前,纯阳宗掌教想要将自己的儿子交给院长教诲,都被院长笑着拒绝。
每个人都很好奇。
这种好奇让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任何事情,也无关于成为院长大人亲传弟子之后将会在整个天下拥有何种崇高的地位,他们只是非常想要知道,能被院长看重收为亲传弟子的人,到底长什么样子。
据说天赋很高。
从未有过的高。
甚至就连三千院弟子,都放下了手里的课业。
如此从晌午一直等到傍晚,院长大人的身影方才出现在了南林巷。
他看着站满了几条街的密集人影似乎是怔了一下,旋即就明白了什么,微笑着将藏在自己身后的小家伙推到了身前。
有站在前面的修道者在看清楚小男孩的模样后便挥手在头顶凝聚出了一片光幕,映衬着小男孩的身影让后面的人也能看到,如此不停地传播下去。
所有人这才陆续看清楚,原来院长大人收下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
也许是天生性子比较羞涩,又或者是三千院门前围着的人实在太多,被院长大人笑着推到前面的小男孩正站在那里十分局促的低着头,脸很红,嗫嚅着不知道该做什么。
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
但能被院长大人看重,那想必一定是有着过人之处的。
“这小家伙还挺可爱。”
人群中不知道有谁说了一句,顿时就引起了一连串的哄堂大笑,小男孩把头埋得更低了,两只小手揪着衣角,偷偷回头看着自己的师父。
院长脸上总是带着让人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他伸手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然后对着人群笑道:“小家伙叫颜如玉,是我新收的二弟子,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
此刻的院长就像是一个骄傲夸赞自家孩子的老农,长安百姓都习惯了如此亲和随意的院长大人,闻言笑声更加响亮,然后就是一对带着羡慕的道贺。
三千院的学生们倒是彼此交头接耳,想着这新来的小师弟如此害羞可不行,等明天要组团把人偷出来,扔进门口的湖里。
只是这种捉弄小朋友的想法刚刚才探讨出一个雏形,就被一个穿着黑色衣裳的男人走出来一人肩膀拍了一巴掌。
一众三千院弟子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话。
正低着头觉得很不好意思的颜如玉感觉忽然有人站在了他的面前,因为四周人数实在太多而导致有些僵化的思维还没来得及转动,来人就已经拉起了他的手臂。
不知怎的,他忽然觉得很安心,很踏实,这才鼓起勇气抬头去看,发现拉住他手的一个少年郎,看上去大概十六七岁的模样,好像也没比自己大几岁,此时此刻正同样微笑看着他。
身后的院长大人也在这时候开口为他介绍:“这是你的大师兄,俞眉,以后在院里,若是为师不方便,有什么问题你都可以去问他。”
颜如玉这才知晓眼前的少年公子竟然是自己的大师兄,挠了挠头,小声喊了一句:“见过大师兄。”
俞眉拍了拍小男孩的脑袋,领着他跟在师尊身后进入了三千院,外面聚集的那些人到了这时候方才陆续散去,一个个走的时候还都意犹未尽的讨论着有关于颜如玉的事情。
他们更好奇的是,这个小男孩是什么身份。
其实颜如玉根本没有什么身份,他只是一个父母双亡,被寄放在伯父家中生活的小家伙,伯父还算亲厚,伯母却很刻薄,明明家境富裕,却总是因为花在他身上一些简单诸如蒙学的钱而争吵。
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颜如玉想离开都做不到,如他这么大点的人,又能做什么呢?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性子变得沉默寡言是注定的,他想着为家里做些事,扫扫屋子什么的,也许伯母就不再吵他了。
在打扫的过程中,堂姐贪玩打碎了一个比较名贵的杯子,趁着他走进来直接塞进了他的手上,伯母听见杯子碎裂的声音过来就看见了这一幕。
小家伙被罚跪在院子里。
伯父还没回来,堂姐不知道是愧疚还是害怕,躲在房间里偷偷看着,只有伯母的辱骂声不绝于耳。
颜如玉觉得很委屈,却也不想让堂姐挨骂,低头跪在那里掉着眼泪。
也许上天也不想看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