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高墙之外,大唐的匠人也不差,厉害的人比比皆是。
只是他们不知道做什么,倒霉的是他们成了和亲的礼物。
几千几千的往外送,送突厥,突厥南下,势不可当。
如果颜白不是过来人,知道吐蕃会进长安烧杀抢掠,胡搅蛮缠扰乱吐蕃的求亲。
不然又是几千几千的匠人拱手送人。
想跑都跑不了。
这些匠人都被记录在册。
打仗的时候他们也会随军出发,修缮武器,破城,制作各种用于灭敌的工具。
比如姜行本,又比如阎立德。
过辽东大泽的时候两人功不可没。
刘仁轨这一次在白江口见识了匠人的力量。
改良版的五牙战舰摧枯拉朽,在倭奴中横冲直撞。
大战结束后刘仁轨总是忍不住的偷偷想。
如果反过来,倭奴有如此巨大的战舰。
如果有一日高句丽造出了更厉害的舰船。
如果百济也有这样的大船。
大唐府兵的勇气还够不够用。
原先刘仁轨他不是很认可颜白在书院开天工院,觉得颜白在任性胡闹。
为了一块透明琉璃,每年往里面扔那么多钱。
为了让钢铁有柔韧性要建造那么大的炉子。
匠人们什么都不用做,一日三餐有人做好,每年还给很多钱。
要什么颜白都满足什么。
如同捧在手心的宝贝。
如今他觉得颜白是正确的,大唐需要匠人,需要研究出更厉害的舰船武器。
如此才能不惧怕异族的再次入侵。
如此,大战来临才会少死人。
“这么说来,这一次白江口灭倭是一次碾压?”
刘仁轨认真的点了点头:
“回陛下,在臣看来的确如此,倭奴联军在我们的舰船面前不堪一击!”
李承乾又问道:“死伤多少!”
“伤一千一百人,战死三百一十七人。
这三百一十七人里一半是被流矢所伤,有二十七人跌入大海失踪!”
一旁的李二闻声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手里的核桃捏的咯吱乱响。
见大家都朝着自己看来他突然冷声道:
“张亮这个蠢货,海滩登陆还能淹死五百多人!”
李厥赶紧轻抚李二后背,然后贴心的奉上茶。
李厥知道祖父的性子又发作了,嘴上说算了,心里怕是永远都释怀不了。
这不,一听海战就念叨了出来,过去的事情又从他脑子里面蹦出了出来。
没死在敌人刀剑下,死在自己人手里。
李二忍不了。
“你的折子我看了,受益良多!”
刘仁轨谦虚的笑了笑:
“陛下莫要夸我,那都是想到什么就写些什么,断断续续,味如嚼蜡,陛下海涵!”
“匠人一事我也看了,这些年朕也知道。
火药,复合弓,马蹄铁,火油等都少不了匠人,匠人有大功!”
“陛下圣明!”
“圣人也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匠人安排朕知道,心里有数!”
“喏!”
刘仁轨没有想立刻就让皇帝改变什么,这是不现实的。
但陛下能知道,太子能知,今后就会比现在好。
而不是更差了。
刘仁轨在和李承乾对奏。
三龙伴在左右,低姿态问答,虚心纳谏。
如此恩宠破天荒,把骆宾王羡慕坏了。
在宫外,林间秀又带着泉州子弟出发了。
而在书院门口,来自泉州的楼观学学子规规矩矩站一排。
有乡亲来看他们了,这些孩子莫名的激动。
太医署的大夫也告假了,坐船往仙游赶来。
做什么他们没说,但所有人都知道关乎自己的身后名。
林间秀得意极了,这一次他又画了一本,厚厚的一大本。
把先前没做好或是模棱两可的地方补充完整了。
他知道,这次把这些做完就没有下次了。
下次也不可能让他随军出战了,再去身子也吃不消了。
“校尉,这也是皇宫么?”
这些人来的时候正是仙游最热闹的时候。
十一和小彘子要出嫁,书院的学子要分为两派参加宴会。
到处都是人。
林间秀看了一眼书院,摇头道:“不是,这是读书的地方!”
“人很多么?”
“一万多人吧!”
所有人齐齐吸了口凉气,一万多人,泉州七个寨子加起来都没这么多人。
不愧为京城,光是读书就有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