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颜脱口而出地应了下来,魏延的动作也是随之停顿。
看着魏延脖子处已经出现的一处血痕,严颜也不禁感到一丝后怕,更是为魏延的决绝而感到几分震撼。
这年轻的将军果真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而得了严颜的同意,魏延将佩剑归鞘后,拱手道。
“谢严将军成全。”
“别急着谢……”
严颜摆了摆手,面对着魏延的态度多了几分佩服与尊重,然后说道。
“兵,老夫能借给你,但为了给吾主一个交待,老夫要一路随行,不知魏将军意下如何?”
魏延闻言,转念一想间就明白了严颜的打算。
擅自借兵,对于严颜而言确实会犯了大忌讳。
不过严颜亲自随行的话,那么明面上也就不算是将兵权交给了外人,对上也就有了个说法,即便刘璋追究起来,严颜也大可解释为采纳了魏延的建言而用兵。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正有意请严颜将军随行坐镇以稳军心。”
魏延主动躬身致谢,且这也确实是魏延心中所想。
借的是川蜀兵马,终究不是魏延一手训练出来的本部士卒,行走于崎岖难行的子午谷内未必能够如臂驱使,甚至出了什么差池可能会导致军心涣散。
有严颜随军坐镇,在魏延看来更利于实现子午谷奇谋。
或许功劳会不可避免分润出去,但魏延也并非是贪功独占之人。
当即在魏延的催促下,严颜只能即刻点兵,在巴郡兵马中抽调了精锐五千,然后将剩下的兵马交给副将赵莋走斜谷北上。
考虑到子午谷的崎岖难行,行军艰难异常,为了减轻负担,这五千巴郡精锐只能舍弃甲胄,除了带上兵刃外,每个人都得背着十天左右的干粮。
等这一切都筹备妥当后,魏延领着这五千巴郡精锐几乎马不停蹄地直奔着子午谷而去。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也为了激励巴郡精锐行军。
进入子午谷后,每逢行军,魏延都会亲自走在最前进行开路,让严颜在后方稳住军心。
子午谷的曲折崎岖,让这五千巴郡精锐即便是舍了甲胄,轻装赶路,由魏延在最前开路,每天行军近六个时辰,但行军速度仍然是颇为缓慢,每日赶路不足七十里。
这显然不足以让魏延满意。
须知在张松所标注的地图中,指明着子午谷长度足足有六百五十里左右。
以着眼下的行军速度,怕是跨越子午谷就需要十日左右的时间。
当然,随着五千巴郡精锐所携干粮的减少,士卒的负担或能进一步减轻。
可考虑到巴郡精锐会更加的疲惫,以及军心同样会持续下降,魏延明白不能放松哪怕一刻。
幸好,这些被严颜挑选出来的巴郡精锐,由于出身的原因,人人近乎都相当擅长山林行军,耐力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因此,魏延在与严颜商议一番后,决定采取另一种方式行军,以加快速度。
那便是魏延率领一小部分精锐在前方日夜不停地轮流开路,严颜则是在后方指挥兵马沿着开辟出来的道路行军。
不得不说,严颜也察觉到这是个好法子。
只是,严颜看着魏延那已然尽显不符合年龄的憔悴脸庞,不禁有些担忧魏延能否撑得住。
不过一想到魏延不惜自刎要挟借兵,就明白了魏延宁可倒在行军半途,也不愿意延误军机。
“既然文长有如此决心,老夫就奉陪到底。”
严颜抖着不乏斑白的胡子,应道。
“劳烦老将军了。此番若能功成,延定要在长安设宴好生款待一番老将军。”魏延的语气也是颇为感激。
而后,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的魏延,当即就点了百人前去开路。
这一走,魏延除了实在撑不住了就小憩片刻外,近乎就是在子午谷中不断地开路,开路……
日月轮转,魏延甚至没有去记已经过了多久。
对于魏延而言,目标仅有一个那就是再快,再快,再快一点穿过子午谷。
直至在第九日,魏延迎着朝阳走出了子午谷,这比张松在地图中粗略预估需要足足十天的行军时间,快了接近两天。
看上去近乎已经与野人无异的魏延,没有去庆祝,而是一边派人到四周警戒,一边传信给在身后不远的严颜加快行军速度出谷。
随即,魏延让出谷同样疲惫不堪的巴郡精锐就地休整后,便是急忙派遣斥候往着长安探查情报。
而随着斥候将长安的情报传了回来,却是让魏延整个人亢奋得甚至忘记了疲惫。
赶上了!
在长安之中还没有出现胡人大军,城中有的仅是部分羌人与匈奴人,并且似乎由于什么未知的原因,长安城内的羌人与匈奴人正在内斗厮杀。
“这么巧?不会是有诈吧?”
这个结果,听得严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