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双龙目死死瞪着纪纲,似乎想要把他吃了一般
“你是干什么吃的,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那么大的一个活人就这么不见了?”
龙颜大怒。
伴君如伴虎的纪纲瑟瑟发抖,满腹的委屈不敢申诉,哆哆嗦嗦的跪伏在地
“回陛下,自伦敦唐宁街一战后,晋国公就杳无音讯,英国的军情局也查不到丝毫消息,
臣已经将潜伏在英国的密探全部启用,可也查不到晋国公一点的消息,只知道他应该是安全逃出去了。”
“应该?”
朱棣冷笑看着纪纲“朕不要听到什么‘应该’,朕要的是苏谨的确切消息!生要见人,死”
朱棣忽然不说话了。
谨弟本事那么大,应该死不了吧?
不,肯定死不了!
“滚下去继续查,再查不到,这指挥使你也不用干了,朕换人来做!”
“臣遵旨!”
如逢大赦的纪纲连滚带爬的退了出去,额头的冷汗涔涔而下。
这指挥使他早就干够了,可却不能不干。
锦衣卫和文官武将不一样。
人家干够了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可锦衣卫说白了就是陛下养的狗,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
就算陛下允许他告老,但这么多年得罪过的人,绝对不会让他好好活着。
锦衣卫是荣耀,但也是一条不归路。
赶走了纪纲,朱棣沉着脸窝在龙椅上,任由照在屋内的光线一点点变暗,直到彻底陷入漆色。
“狗儿,宣郑和来见朕。”
“奴婢遵旨。”
临走之前,狗儿轻轻将灯点亮,暖色的橙光缓缓映在朱棣的脸上,却没法将他的心情映的好一些。
没多久,郑和接到旨意匆匆进宫。
“臣郑和,叩见皇爷。”
因为统帅西洋舰队的缘故,朱棣早已下旨让郑和以臣自称,而不再是奴婢。
这对一个太监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甚至在他的老家云南,朱棣也下旨让沐家帮忙给他修建府邸,便于郑和将来归乡养老。
虽然‘臣’和‘奴婢’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却不知羡煞了多少宫人。
虽然太监也能对食,甚至能收养义子,但这大都是偷偷摸摸私底下搞的。
哪怕朱棣信任太监,对这些行为也很反感。
可一旦称‘臣’就不一样了。
虽然郑和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但他收养的养子,是可以将他这个宗族延续下去的。
而且将来郑和再立新功,是很有可能被封爵位,他的子嗣也可以继承。
换句话说,哪怕小郑和不可能再长出来,但他的身份已经和其他官员无异,不再是伺候人的下人。
不过郑和虽然改了自称,但这么多年也习惯称呼皇爷,而不是陛下。
朱棣对此不以为意,笑了笑让狗儿给他搬了个锦凳“坐。”
“谢皇爷赐座。”
屁股小心挨着凳子坐下,郑和望着朱棣,不知宣自己进宫是有什么要紧事。
“西洋舰队如今操练的如何?”
一听是问练兵的事,郑和立马松了口气“回皇爷,现在舰队招了不少新兵,有老兵带着已经初具战力,远航不是问题。”
“嗯,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只是皇爷”
犹豫了一下,郑和还是小心开口“不知铁甲舰何时能下水?听说英国人那里已经开始量产,臣怕一旦遇上,咱们的宝船会吃大亏。”
“不急”,朱棣笑笑“该下水的时候自然会下水。”
“是。”
郑和不敢多问,甚至不敢打听。
如今铁甲舰的生产主要在龙江宝船厂,那里现在是大明一级保密军事基地,所有造船工匠都许进不许出。
外围更是有京营、五军营、三千营重重保卫,无陛下谕旨,任何人不得靠近。
外围还布满了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东厂的探子,一旦发现可疑之人,先拿后问、先斩后奏。
就连郑和这个西洋舰队统帅,都不敢瞎打听。
前段时间有个不开眼的户部主事,联合御史上书,要求陛下公开宝船厂账目,直接就被罢官夺职,丢到诏狱去了。
到现在人都没出来,不知是死是活。
朱棣忽然笑着问道“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郑和一愣,马上起身“臣身子骨还行,皇爷但有差遣,愿粉身碎骨!”
“没那么严重”,朱棣笑笑“周王最近要在应天成立新学太医院,在朝官员定期都会去体检,你没事了也去看看。”
“周王?”
周王朱橚是陛下的五弟,和陛下同是一母所出,是马皇后的幼子。
不过周王醉心医学,喜扶赈济灾,从不喜宫中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