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消息了?”卞学道连忙问道。
对方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亲信,能力虽然差了点,但胜在忠心,在得知不妙后,便被卞学道派了出去,打探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什么消息......
“大人,属下已经探查清楚,贤良科发榜了,李梦龙,榜上有名!”这青年显然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却也没有出乎卞学道的意料,只是让他的心情更复杂了。
李梦龙会参加这次贤良科,在派人去打听之前,他就有所预料。
毕竟李梦龙广有才名,民间都在流传,说他诗词不输李太白、书法不逊王右军。
又是士林派权臣李翰林的儿子。
贤良科本来就是士林派一力促成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好,自己人鼎力助拳也罢。
总归要有一些士林派的后辈参加。
李梦龙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王上给安排了什么职位?”卞学道追问道。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
李翰林会不会为了成春香来对付他还是五五之数。
但是对成春香用情至深的李梦龙,和他绝对是势不两立。
对方既然高中,以后便不再是平民百姓,而是与他站在同一阶层上的对手。
还需早做些准备。
那青年将领听到上司的询问,却面露难色,吐出了四个字:“还不知道。”
“怎会不知?!”卞学道声音都高了几分。
高丽王朝的科考制度,本是效法中原,发展至今,分类为文科、武科以及杂科。
文科举为主流,考察四书五经、历史古籍及唐宋诗词,录取者任文官,社会地位最高。
武科测试武艺、兵法。杂科含医科、译科。
贤良科便是文科。
按照往年的习惯,发榜之后,官员要么留在中央,要么外放地方。
无论哪一种,清楚公开,昭告百姓,绝不会出现‘还不知道’的情况。
除非......
卞学道心中想到了一个可能,心情更加复杂了几分。
青年将领也想到了,走上前,试探问道:“大人,您说会不会是......暗行御史?”
所谓暗行御史,乃是高丽朝廷为了暗中了解、调查地方官员为政情况而设立的职位。
具体怎么说呢。
死亡率很高!
毕竟高丽不同于大明,高手没那么多,很难成立类似于锦衣卫的特务组织。
也正因如此,御史前面才会冠以‘暗行’二字。
这么说吧,换做大明,钦差大臣持尚方宝剑巡查地方,遇到贪官污吏,有先斩后奏之权。
可轮到暗行御史,就变成了‘你给我等着,等我回了王都,没你好果子吃!’
甚至这种话都只能在心里想想。
否则地方官员也会笑着回你一句:“你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让你回去?”
明着动手或许不会,可这山高路远,路有那么三五百个毛贼也很正常吧?
据不完全统计,自这个职位设立之初,至今,只有三成的暗行御史活着回到了王都。
至于高丽王追责什么的......这事儿不怪我啊!
我又不知道他是暗行御史,而且,他也没死在我的直辖地区,而是死在了两道之间的交界处。
至于闹了毛贼劫匪,虽然不关我的事,但我作为王上您最忠心的臣子,一定不会视之不理。
象征性的剿匪,交几十个脑袋上去,朝廷还要论功行赏呢!
可以说,那七成的暗行御史,有一多半,都被地方官员当成刷功绩的门票了。
但问题是,今时不同往日啊!
卞学道要是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杀士林派的暗行御史,且这个人还是李翰林的儿子。
那他事发之后,别说是有人来保他,就算是和他有亲戚关系的洪景舟洪大人,都会弃他如敝履,然后给自己的小女儿再挑一个老实本分的上门女婿。
“要真是暗行御史,那可就糟了!”
卞学道在大厅中徘徊,就在他游移不定的时候,再次有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大人!好消息啊大人!大人好消息!”
卞学道正是烦躁的时候,听到这话,就更加烦躁了。
他现在脑袋都要离家出走了,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那青年将领则是直接呵斥来人:“什么事情,大吵大嚷的!?”
“见过使道大人,见过尹将军,回禀将军,是大喜事,大喜事啊!”来人表情癫狂,却能看出喜色不似作假。
卞学道这才有了些许耐心,抬头看他:“什么事,你快快说来!”
“回使道大人的话,就在昨日,有天星坠落在南原道内,被下田耕种的农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