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九十章 耗吗?

第一百九十章 耗吗?(2/3)

 “昔年你家先人共北上几次?”钟离克问道。

    胡和立刻答道:“一共三次,还有一次返程时带上了高句丽使者。嘉禾六年(237,东吴年号),高句丽扣押我先祖,后害之,送首入魏。自此以后便没再泛海北上。”

    钟离克感叹了句:“孙仲谋确有几分眼界,却没眼光。”

    胡和默然。

    当年孙权为了对付曹魏,确实搞出了很多让人刮目相看,最后又无语凝噎的操作。

    首先是拉拢襄平公孙渊,嘉禾二年(233),以张弥、许晏为使,携带珍宝财货,数千人浮海北上,至辽东上岸,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觉得曹魏离得近,东吴离得远,一旦有事,东吴未必能救得了他,于是杀了东吴使者,传首洛阳。

    为此事,孙权大怒,欲发兵浮海征辽东,为群臣劝阻。

    但他不甘心,于是又拉拢高句丽。

    但平州五郡沿着海岸一字排开,彼时高句丽也未来得及夺取东沃沮,东吴要想联络他们,在海边登陆上岸不太可能,很容易被魏军截住——其实还有一招,即绕过朝鲜半岛,走日本海,航行到高句丽东部的羁縻地区,上岸后至丸都,但这条航线比黄海还危险,风浪更大,显然不太可能。

    其实,东吴使者三次入高句丽,走的是鸭渌水,即溯鸭绿江而上,登岸入城。

    但高句丽虽然满身反骨,终究觉得东吴太远,中间甚至还隔了个平州,没有答应。

    更是在最后一次时,杀了东吴使者——“(东川王)十年,春二月,吴王孙权遣使者胡卫通和。王留其使,至秋七月,斩之,传首于魏。”

    二月份多北风,黄海海况最为恶劣,东吴使者还泛海北上,真的不怕死,最终没死于海难,却被高句丽向曹魏献了忠心。

    但六七年后,东川王直接攻辽东,引得毌丘俭来伐,真的又菜又爱玩,纯纯抽象气质。

    被杀的东吴使者胡卫便是胡和的先祖。

    胡卫在东吴官不高,只不过擅长航海,同时也读过书,于是便让他充当使者。

    胡和还干着祖上的营生,并且成了沙门镇长史,乃钟离克心腹之一。

    此番二人泛舟北上,走鸭渌水入高句丽,没别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今上的好大儿输送补给。这是巨鹿郡王亲自下达的命令,换个人可没这份面子,不值得他们冒着船毁人亡的风险到达此地。

    二十余艘船只总计载运了十万斛粮食、一万捆箭矢以及其他零碎杂物、工具,回程时还会带上一批伤病员。

    有时候想想,钟离克都为其他将领叹息,燕王在战场上得到的帮助,真不是你们可比的。

    船队过安平口后,顺着南风一路北上,毫无阻碍。

    风力比起夏天那会减弱了不少,导致船只速度有所下降,可若看看两岸连绵不绝的丘陵,你就知道能有水路走是多么幸福了。

    这种山路运粮,真的累死人,不知道多少役徒会埋骨他乡。

    二十八日,西南风消失,突然刮起了东北风,船队下锚碇泊,在江面上留驻一天。

    二十九,东北风有所减弱,但没有停止,钟离克不想再等了,下令逆水划桨,继续前进。

    八月初一,东南风刮起,船队调整帆桁,乘风破浪,一日夜前行二百余里。

    八月初三,又变回了微弱的西南风,船队远远看到了一座修建于高山上的巍峨城池。

    那便是丸都城了!

    而在山下平原之上,依稀有一座城池遗址,应该是高句丽曾经的都城国内城。

    被毌丘俭毁掉后,高句丽人觉得山下平原不安全,于是将山城丸都作为都城——最开始的时候,丸都叫“尉那岩城”,离首都国内城不过数里,是国内城的军事卫城。

    “靠岸!”钟离克看到鸭渌水右岸满是梁军大旗之后,放下了心,准备卸货。

    “钟离将军!”似乎看到了船队的抵达,远处行来一队骑士,为首一人高声大呼。

    钟离克定睛一看,却是燕王,于是站在甲板上大声回应道:“末将参见殿下。”

    骑士很快来到了岸边,看着一艘接一艘的船只,皆有喜色。

    “自得江东,水师良材便不缺了,舟楫通达各处,无往不利。”燕王邵裕下了马,大笑道:“早知战船可直通丸都,还费那个劲做什么?自辽东登船,一路浮海而来,岂不快哉?”

    钟离克苦笑道:“海上风波险恶,可不敢拿殿下开玩笑。末将这次活着来了,下次可不一定。”

    邵裕听完只是笑笑。

    他当然知道航海有风险、会死人,但说实话,陆路千里转运,还尽是沼泽、丘陵,十车粮能到两车吗?

    海上运粮,损耗有这么大吗?风险是有的,但总不能运气那么差,十批船沉八批吧?

    即便运气差到离谱,十批沉八批,还是比陆路转运划算因为沉船死人少,比陆路转运死伤、逃亡的人少太多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没人能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